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徒朝拜聖地或聖跡。[例]每年總會有成千上萬的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康米紐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米紐斯目錄1 思想特色2 思想重點3 教育觀4 結語5 參考資料 思想特色(一)強調感官的重要性:康米紐斯為現代教育之父,和培根相似皆強調「感官」為知識的來源,因此編寫了第一本有圖畫的教科書《世界圖解》。(二)泛智論:指全面或廣泛的學習,處處皆學問。 思想重點(一)人性論: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認為人終極目標在於求得永生,並且透過知識的不斷精進,使靈魂和身體相配合,反對了天主教「肉體是靈魂的監獄」之看法。(二)知識論:基於「泛智」的哲學觀念,希望嬰孩在六歲以前,要了解各種知識的概略,主要途徑為透過感官的實物教學。 教育觀...
耶誕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洋節日之一。為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節日。耶穌誕辰,自古傳說不一,西元四世紀時,羅馬人始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耶穌誕辰,是歐美重要節慶之一。[例]耶誕節不僅是西方的重要節日,在臺灣也形成一股熱鬧的節慶氣氛。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供丈夫享樂;在某些國家,如果丈夫死後沒有遺囑,女子的財產要給丈夫的親戚,而不給她或她的孩子。如英國基督教會禮儀認為:「女人的意志應服從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說,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離開了男人,她既不幹任何事而且也幹不成任何事。男人怎麼做她就怎麼做,她應把男人當做主人來侍奉,她應畏懼男人,服從和臣屬於男人。」以現代的哲學與社會運動的觀點來看,女性主義的通常以18世紀的啟蒙時代思想家為起源。如瑪莉·吳爾史東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女權辯護》(A Vindication of...
文藝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四至十六世紀發源於義大利,有關思想、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文化運動。中古時期歐洲的政教學術,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壞、基督教會的壓抑,致使古代希臘羅馬的燦爛文明幾乎湮沒。西元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希臘學者多避難義大利,講授古典文化,文藝復興運動由此發展,自此文學藝術漸及於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為其時代特徵為人文思想的發揚。
偷嚐禁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未成年人間暗中發生性行為。如:「為了避免青少年偷嚐禁果,有關單位應該進行適切的性教育,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教育學術界丁肇中:初中部校友。 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處院士、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王亢沛: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主席,曾任東海大學校長王國照:前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王澤鑑: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暨馬漢寶法學講座教授,曾任司法院大法官江清水:曾任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長,成功高中教務主任、校長李家同:初中部校友。作家,IEEE fellow,曾任靜宜大學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阮大年:初中部校友。曾任教育部次長、國立交通大學校長、中原大學校長、東海大學校長、國立臺中技術學院校長、周志宏:現任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處事的準則。在歷史上,部分伊斯蘭國家,如: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帝國等;東正教國家,如:拜占庭帝國等;基督教國家.如: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等,皆是奉行政教合一作為其國家政體。在現代,仍有少部分國家實行此制度,如:梵諦岡。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 廖元豪著,《宗教自由:第三講 政教分離》,來源期刊:月旦法學教室,卷期:48 民95.10,頁次:頁30-36。
禮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基督教徒每星期日聚眾集會,對上帝敬拜的儀式。如:「這個禮拜天,你要不要到教堂去做禮拜?」
三位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教義中,以為上帝唯一,但有三位格,即聖父、聖子、聖靈;三位無大無小,無先無後,都是一個上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