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防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古代的卜筮書,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指宇宙萬物的主宰。有時指大自然、有時指命運、有時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書經.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辟的見解。在所引典源《易經.繫辭上》中,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道」,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 (2) 須彌:指須彌山。須彌,胡語音譯,意譯妙高。古印度宇宙觀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東面白銀,北面黃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頗胝迦四寶構成。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為帝釋天居所。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之外為四大部洲,是佛教繪畫中常見的題材。或譯作「修迷」、「蘇迷」。佛典中常用以喻大。 (3) 芥子:佛教用語。佛典中常用罌粟之實來比喻極微小。 (4) 本相:本來的面目。 (5) 四天王:佛教宇宙觀中的欲界六天中第一天四天王天的四王。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腰的一座小山,名為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王各居一峰,護持釋...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舊唐書.卷三五.天文志上》:「宇宙之廣,豈若是乎?然則王蕃所傳,蓋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之義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令人難以明白、理解的事理。如:「宇宙的神祕奧妙,對人類來說仍是個謎。」
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兩句的詞序剛好相反,開頭與結尾同用一個詞組的修辭技巧。(註二)如:1.梁啟超<為學與做人>:「宇宙即人生,人生即宇宙。」2.蔡元培:「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嚴式回文所謂嚴式回文,是指在語文中,刻意追求字序的迴繞,使同一語具或同一段文字可同時順獨及倒讀的修辭技巧。(註二)如:1.蘇東坡<菩薩蠻>:「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2.紀曉嵐<題香山大佛寺>:「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寬式回文所謂寬式回文,是指在語文中,上句的末尾,用作下...
遙不可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遙遠無法到達或形容沒有希望。[例]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計策、謀略。如:「勝算」、「神機妙算」。唐.盧綸〈皇帝感詞〉:「妙算干戈止,神謀宇宙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