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藏在水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故互體變,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
見仁見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仁見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經》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辟的見解。在所引典源《易經.繫辭上》中,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道」,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
牽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涉關聯,互相連帶。《朱子語類.卷七○.易.小畜》:「小畜但能畜得九三一而已。九三是迫近他底,那兩自牽連上來。」《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人姓風,名影,是一件人命牽連的事。」
大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易傳》的組成部分。依據一卦的基本觀念,擴大說明事物變化和人事現象,稱為「大象」。以別於說明各的小象。
滴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囉嗦。《西遊記》第二○回:「八戒道:『老兒滴答甚麼,誰和你發課,說甚麼五;有飯只管添將來就是。』」
尋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找尋探求。《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傳下.郭玉傳》:「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朱子語類.卷七十三.易.困》:「看易,不當更去卦中尋求道理當如何處置這個。」也作「尋覓」、「尋找」。
群龍无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群龍無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是一句出自於《易經》的成語。易卦的道理是藉由陰、陽的排列組合來表現。陽象徵了陽剛,陰象徵了陰柔,陰陽二氣如果中和諧調就表示理想,否則就是過或不及。《易經.乾卦》由六個陽組成,第一初九,表示陽氣潛伏,到最上一上九,表示陽氣過盛,過盛則不佳,所以辭才會說:「亢龍有悔。」亢,就是最高的。居於最高位,不知收斂,一味強出頭,就會有悔。所以〈乾卦〉又說:「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也就是指擁有陽氣本佳,但如果過於強勢,物極必反,反而不美。所以最好是位居於群龍中,知所謙虛,不為龍頭,才是吉兆。這是《易經》的人事道理,也是「群龍無首」的原義,後來這句...
憑河暴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暴虎馮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暴虎馮河」當是一句早在先秦就已流行的成語,在《易經.泰卦》的辭就有「馮河」的說法,在《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也見到「暴虎」。而在《詩經.小雅.小旻》和《論語.述而》中更見到「暴虎」和「馮河」的連用。「暴虎」是指徒手與虎鬥。和凶猛的老虎搏鬥,本應借用器械,現在為顯現自己的勇猛,所以丟開器械徒手而上。要渡過大河,本來應借舟船而渡,如今為表現自己的厲害,所以丟開舟船,直接涉水而過。暴虎者,很容易被虎所傷;馮河者,很容易被水所溺。這都是愚勇的行為,也是危險的行為。所以《詩經.小雅.小旻》說「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表示知道危險。知道危險還要去做,那是有勇無...
泰來否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為外在環境的榮辱感到憂愁,潛心研究《易經》中的天人之理,推演伏羲氏的八卦為六十四卦,並為之作卦辭和辭。後來他人生中的困厄時期終於結束,他也得歸故里。由此可知,人生的禍福都是天道循環,只要能夠積極面對,不懷憂喪志,一旦困厄結束了,順遂的日子必然到來。越王句踐接受了臣子們的勸諫,在吳國忍辱負重地事奉吳王夫差,終於得以歸國,更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斷地壯大國勢,終於滅吳,報仇雪恥。後來「否極泰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否終則泰」演變而出,比喻情況由壞逐漸好轉。
情見乎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指真情流露於字裡行間。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章往考來,情見乎辭。」也作「情見乎言」、「情見于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