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6.2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此宣言是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之成果,包括與會各國及國際組織間之7點共識及26點原則,以引導世界各國人民保護及改善人類環境,七點共識為:(1)科技發展提昇了人類改變及利用環境的能力,不論天然或人為環境都是人類尋求福祉時所必須的,也是基本人權的一部份。(2)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攸關世界各國人民福祉,是各國人民迫切期盼的,也是各國政府的責任。(3)妥善利用環境可提高各國人民之生活品質,若使用不當則可能帶給人類及人類環境無法估算的損害。(4)開發中國家的環境問題多因開發程度不夠而造成,已開發國家之環境問題多與工業化及技術發展有關。(5)...
環境監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瞭解環境品質如空氣、水及噪音等之變化,所進行之採樣分析工作。
  環境監測之主要目的如下:
1.建立環境品質之基線資料並瞭解短、中、長期環境品質之變化趨勢。2.評估環境品質現況是否符合各級環境品質標準。3.以所獲取之環境品質資料,輸入環境品質預測模式,就模式之預測結果,採取適當之管理措施。例如限制污染物排放量、緊急應變措施等。環境監測方式可以人工採樣分析或儀器自動監測等兩種方式進行。監測範圍可包括水、空氣、噪音及土壤等。
  環境監測係泛指藉各種方法測量環境品質以供某些目的之需要而從事的活動,其測量方法可分為自動與手動。隨著環境保護的需求日增,監測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只要是與環境有關的定量描述工作,皆屬於環境監測範圍,因此,空氣、水質、噪音,以及工廠汙染源的量測工作皆是。環境監測之目的在於滿足環境品質要求,提供具體可靠的管理決策依據,推動環保法令的實施與更新,並協助政府與民間所進行的相關研究與發展。
  環境監測的施行原則有以下幾點:(1)測站位置與密度的決定因素:如汙染源種類、位置、人口分布、氣象特徵、地型與土地利用情形等;(2)測站內外的環境要求:如良好的操作環境、安全考慮;(3)儀器設置的考慮因素...
兒童美術教育與環境保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朋友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不然就會成為第二次的垃圾汙染,讓他們製造出更多的廢物來扔掉。美式課是要與整個環境結合,而不只是單純地上美勞,所以要讓小朋友思考。 二、不同年級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教法低年級比較容易帶,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讓他們進入情況,但是他們都單純的必須多分些時間帶領他們做些聯想,否則他們在做美勞時往往做完了就算了,而且他們的喜好很分明,必須以遊戲和故事的方式去引起他們的興趣,高年級則不然,可以用交心的方式去和他們對談。 三、廢物的多元化作用許多廢棄物都可以用來做勞作,像舊報紙以鍋子為模,可以黏貼出面具,空底片盒和養...
綠化與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化與環境(green and environment)綠化與環境是由於經濟、工業與科技之突飛猛進,帶來了環境與生態之創傷,於是「綠色運動」,隨而產生。隨著大家對生活品質的提高,環境的綠化日益受到重視。教室是兒童主要學習的場所,若能要求整潔、美觀、舒適,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的話,將會成為良好的學習
環境知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環境知覺、環境認知到環境態度是一連續的過程,很難指出其確切的分界點。大體來說,環境知覺是指人對於當下環境刺激的直接感官經驗;環境認知是人對環境刺激加以儲存、瞭解、組織與重新建構的過程;環境態度則是人對環境特性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
  人們同時運用幾種感官形式以經驗環境,由於環境刺激複雜多變,因此環境知覺是一主動探測與選擇的過程。個人在知覺的過程中是主動而具有創造性的,人們所知覺的環境訊息總是無法與實際環境完全吻合。知覺過程就像是透鏡,它收集複雜多樣的環境刺激,然後加以重新組合與編排。人們藉著許多過去的環境經驗而對刺激做概然的判斷,並由不斷地試驗與回應以測試其正確性。故環境知覺是...
學校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學校教育活動之一切外在條件與勢力,也可以說是能夠促進或阻礙學校教育活動之種種狀況。從社會學觀點而言,學校環境與學校文化的涵義極為相似。廣義的學校環境包括:(1)學校物質環境,如:學校所在社區環境、校地大小、建築設備、校園布置,以及其他物質條件等;(2)學校社會環境,如:校長領導、師生關係、學校氣氛,以及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等;(3)學校規範環境,如:學校的傳統、價值、習俗、儀式、規章與制度等。
環境衛生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門研究環境與健康關係的科學。它是公共衛生學的一個次領域。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水,廢棄物,噪音,輻射,食物,病媒等。這些因素可能存在於室內,戶外,作業環境,及其它埸所。環境衛生學的目的即在於探討這些因素的特性,評估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程度,並且研究其控制與預防方法。
環境系統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是利用科學的程序與方法以研究系統或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應用領域與特性之不同或被稱為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或管理科學 (management science),其基本之程序為將系統切割為較小之子系統或組成並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系統之機制或問題之內涵,進而提出系統之最佳控制策略或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將此種科學程序及方法應用於研究或解決與環境相關之系統或問題則稱為環境系統分析,由於環境系統或問題通常非常複雜且具有高度之不確定性(uncertainty)與風險性(risk),因此應用環境系統分析以解決環境相關之問題更形重要。
環境情況;環境條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一種功能單元或設備如電腦、飛機等,在進行保護或正確操作所需任何實體條件,例如溫度、濕度、振動、灰塵、雜訊與幅射等。
環境保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地表上有益於人類及其他生物賴以生活、生存的空間、資源及其他相關事物。目的在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使其適於人類的生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