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4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1>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梁麗2>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3>,言殊器4>也;騏驥驊騮5>,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6>,言殊技也;鴟鵂7>夜撮8>蚤,察毫末,晝出瞋目9>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師是而无非,師治而无亂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修身》。 (2) 梁麗:房屋的棟梁。同「梁欐」。欐,屋棟、屋梁,「麗」其假借字也。 (3) 窒穴:填充孔穴。 (4) 殊器:器用不同。 (5) 騏驥驊騮:均指千里馬、良馬。騏驥,音ㄑ|ˊ ㄐ|ˋ,青黑色的駿馬。驊騮,音ㄏ...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源頭,而曹子建詩風最近古詩。張戒在原文中就用了「文章古今迥然不同」一語。後來「迥然不同」的成語可能由此演變而出。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三.君臣鑒戒》:「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與仁,願陛下自強不息,必可致也。」
千里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陽修(西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有一次歐陽修收到朋友梅聖俞送來的一包銀杏,便寫了一首詩答謝他。詩中用千里迢迢送來一根鵝毛做為比喻,表示銀杏雖然不是多麼珍貴的禮物,但因為是朋友的一片心意,所以彌足珍貴。又由此發出感慨︰卑微的禮物雖然會因為致贈者的心意而顯得貴重;賢人卻沒有因為他的才能而得到重視,反而被輕視捨棄。後來「千里鵝毛」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禮物雖輕但情意深重。在明朝徐渭所著的《路史》中,另外記載了一個跟「千里鵝毛」有關的故事。傳說在唐朝的時候,雲南的藩屬進貢了一隻天鵝,護送天鵝...
日月如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成語均非單獨出現,分別有「時光迅速」、「光陰荏苒」、「光陰似箭」等詞語置於前,由此可知,「日月如梭」常會與其他同為比喻時光流逝的詞語搭配使用。
如願以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一忙,機會仍然錯失。這裡的「寄目償所願」就含有「如願以償」的意思。後來「如願以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由此演變而出,指心願得以實現。當然,更明確的用法,出現在清朝曾國藩〈署安徽司稟陳管見數端伏候裁擇由〉文:「惟軍情瞬息千變,不知將來能如願以償否耳?」也見於《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提到有個人叫巴祥甫,送了重禮給童子良,童子良因此向撫臺大人說好話,「後來巴祥甫竟其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也就是當上了官。如果採取較寬的標準,當然韓愈的文章可以說是這句成語的典源,否則就可能到了清代才出現了。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備、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勞任怨」。《論語.里仁》:「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絲絲入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扣,即簆,為織布機上的器具,織布時經絲由此穿入。絲絲入扣本指織布的技巧純熟。後多用以比喻緊湊合度,毫無出入。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近時朱竹垞、查初白有水碓及觀造竹紙聯句,層次清澈,而體物之工,抒詞之雅,絲絲入扣,幾無一字虛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