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工智慧系統中問題求解所需的有關知識的集合體。知識庫不僅存有事實和過程知識,還有應用這些知識的控制知識
  簡單的說,知識庫就是由外在世界事實(fact)的表徵(presentation)所組成的集合。為了解決在人工智慧中所遇到的複雜問題,我們需要儲存大量的知識以及能處理這些知識的機制,以便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知識庫所要儲存的知識,就是外在世界的事實,如果要將這些知識儲存起來,首先必須將事實以形式化(formalism)的方式表示出來,如此方能將知識以文字(或數字)形式的方式儲存起來。通常的方式則是將生產規則(production rule)的集合與定義在規則中所使用物件的框架系統(frame system)兩者共同結合使用。
  一般而言,一個針對某一特定領域(d...
知識發展週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探勘(knowledge discovery)是知識管理的策略之一,其目的在由大量的結構化(例如:資料庫)以及非結構化(例如:文字)的資料中擷取規則以及模式,這些從資料中擷取的知識可以作為組織決策的依據。知識發掘過程(knowledge discovery process,簡稱KDP)希望能從資料中找出易被可應用於決策及判斷的知識。其中,資料探勘(data mining)是知識發掘過程重要的取徑之一。知識發展週期(knowledge discovery life cycle)由Lee與Kerschberg於1998年提出,利用大量資料的探勘和機器學習歸納出可應用的法則。知識發展週期為一個...
 Lee, S.W. & Kerschberg , L.(1998). A Methodology and Life Cycle Model for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882-2887, San Diego, CA, USA.Brikinshaw, J., & S...
課程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知識至少有兩種涵意。其一是指所要傳授給學生的包括在各學科中的知識,相當於課程內容(curriculum content);其二是專指用來發展課程所使用的知識(curri culum development knowledge)。有關第一個涵意請參閱「課程內容」辭目。此處專談第二個涵意。
  第二種涵意的課程知識是一門新興的學問,自一九一八年巴比特(J.F. Bobbitt)的〔課程〕(The Curriculum)一書問世起,巴比特採用科學的方法,藉「生活活動分析」(life-activities Analysis)來解決課程決定上的難題,為課程發展奠立了基礎。巴比特之後,許...
概念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關於概念,以及概念間相互關係的知識
知識萃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家系統的建構是一種知識轉換的過程,而最主要的知識來源是專家。如何選用專家的專業知識,將之導入適合的知識表示法與推導程序,即為知識萃取。
  知識萃取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最好的進行方式,按理想上的優先順序,依次為:(1)由專家系統,亦即電腦本身自動的萃取知識;(2)由專家透過知識萃取軟體直接建立知識庫;(3)由知識工程師做仲介,將專家的知識轉換成知識庫的內容。由於前兩種方式都有施行上的困難,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專家系統是透過知識工程師來建構專家系統。
  知識萃取的方法有許多種,源自於心理學、行為科學及統計分析等方法,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方法和間接方法。
  直...
知識策略缺口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eemanet等人以企業策略(strategy)制定的角度來定義知識管理,他們認為知識管理的三個元素為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結構資本。人力資本包括人才以及員工的能力與素質;社會資本包括信任感、凝聚力;結構資本包括規範、文化、硬體投資以及組織架構等。知識的管理與這三者密不可分,企業必須檢視這三項資本是否能夠足以幫助完成其策略性的目標,如圖一所示,知識管理必須與企業策略同時並進。有了清楚的策略目標才能夠檢視目前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缺口。另外,Zack利用強弱機危綜合分析法(SWOT),進行缺口分析,瞭解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以及組織內部的優勢(stren...
 林東清(2009)。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Seemann, P., Long, D. D., Stucky, S., & Guthrie, E. (2000). Building intangible assests: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investing in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Maybury, M. T., & Thuraisingham, B. (Eds.), , Ch4 (p. 85-98).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Zack, M. H. (1999). Developing a...
公民基本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基本知識指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經研究分析民主社會的公民,必須接受廣泛的博雅教育,知道廣泛的世界事務。
  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如下:
1.了解世界、宇宙等知識與社會關係的觀點,對本國和地方事務的認識;2.了解社會制度的產生,包括經濟、政府、法律、家庭、宗教等;3.了解世界各地與本國文化差異;4.了解有史以來人類為獲致可靠的知識所做的努力,在失敗之後,人類如何逐漸發展出客觀與合理的原則,以求知識的進步以及民主的最佳品質;5.了解有史以來人類為達到正義與善良(good)所做的努力,以及公平、平等和自由等價值的重要性;6.知道社會所遭遇的主要問題,...
陳述性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述性知識是有關“世界是什麼”的知識,能夠直接陳述。例如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陳述性知識常常也被稱為言語資訊。 類型 名稱或標記。例如外語單詞。事實。有組織論述。 心理過程 陳述性知識要求的心理過程主要是記憶。陳述性知識的獲得是...
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中的一個分支研究。研究知識的來源、本質及範圍者。
知識發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發掘是指能從大量資料中,以自動探索分析及塑模的方式,找出以前未知而可能有用之領域知識的軟體技術。從資料中萃取出的知識型態包括以下幾種:(1)分類或分群:根據資料內涵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將所有資料區分成不同的子類或次集合。例如:每月借書冊書大於100冊的讀者群;熱門借閱書籍類等;(2)概述:總結描述次類或子集合中資料的共同特徵。例如:每月借書冊書大於100冊的讀者都是研究生;(3)辨別:描述出能夠區分不同子類資料的性質。例如:要知道某研究生讀者是否就讀於工學院,也許可看其每月借書量,若此讀者之每月借書量少於5冊,則可判斷其為工學院之研究生;(4)比較:描述出某個子類或次集合的典型特徵,以供其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