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禪宗稱禪師不經由語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華〈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3.佛教用語。將屬於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現象歸為一類,稱為「心法」。有時也專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認識作用。
|
吐谷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今大陸地區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其祖先本遼東鮮卑種,西晉時酋帥庶長子吐谷渾率領部分族人遷至隴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及四川松藩之地。後勢力漸大,唐太宗時曾命李靖等討伐,國主敗亡其子遂降唐,受封為西平郡王。至高宗時敗亡於吐番。信奉多神及佛教。以遊牧為業。其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政權組織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
擔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擔當責任。《董西廂》卷四:「這些兒羞懶,怎能擔負。」《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十二三年發很毒,休言道是俺夫妻,佛也應擔負。」
|
張三李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設的姓名,如同說某某人。《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漳州保福從展禪師》:「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什麼不見。」也作「李四張三」。
|
平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往日、平昔的情事。晉.潘岳〈寡婦賦〉:「耳傾想於疇昔兮,目仿佛乎平素。」晉.陶淵明〈詠二疏〉詩:「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
幻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萬物了無實性。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全唐詩.卷八○六.寒山詩》:「浮生幻化如燈燼,塚內埋身是有無。」
|
情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個人慾望受社會道德標準、風俗習慣所約束,而不能表現於外,經長期壓抑而逐漸成為潛意識,形成一種不在意識層浮現的鬱結,稱為「情結」。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所創。[例]他求學過程坎坷,創業以後,由於競爭激烈,他努力克服了自卑情結,奮發向上,如今已小有成就。
|
普度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以一種廣大無分別的慈悲心,解脫眾生的悲苦,使登彼岸,到達解脫境界。《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妖》:「能變能化,無大無不大,無通無不通,普度眾生,號作天人師。」也作「普渡眾生」。
|
苾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的音譯。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梵語bhikṣuṇī)。《瑜伽師地論》卷六:「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也作「比丘」、「比邱」。
|
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創於東漢張陵,陵著有《道書》二十篇,自號天師,故亦稱為「天師道」。以符咒為人治病,講煉丹長生之術,入教者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於蜀郡,後經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全國。[例]長久以來,道教與儒家、佛教思想結合,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一般人難以分辨。 △玄門、玄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