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心真意。《管子.形勢解》:「與人交,多詐偽無情實,偷取一切,謂之烏集之交。」《韓非子.解老》:「所謂處其厚不處其薄者,行情實而去禮貌也。」
2.真相、實際情形。《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主不審其情實,坐而患之,馬猶不肥也。」《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傳》:「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新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制定的法律。《韓非子.定法》:「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這位總督大人很講求新法,頗思為民興利,從他到任七、八年,紡紗局也有了,槍砲廠也有了。」
吹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很容易,不須費力氣。《韓非子.內儲說下》:「去仲尼,猶吹毛耳。」
長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遠行。《韓非子.難二》:「長行徇上,數百不一失。」《紅樓夢》第四八回:「十四日是上好出行日期,大世兄即刻打點行李,僱下騾子,十四一早就長行了。」
鄙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語、諺語。《史記.卷六九.蘇秦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也稱為「鄙語」。
昧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昧而犯死罪。秦漢間群臣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臣昧死謹言,伏候敕旨!」
詆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訐非議。《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德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業感化誘導別人。《韓非子.難一》:「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也不要禁止人怎樣,只是被了他的德化,那非禮之事,人自然不能行出來。」
辟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辟的語言。《荀子.正名》:「凡邪說辟言之離正道而擅作者,無不類於三惑者矣。」《韓非子.飭令》:「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
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