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神。《韓非子.十過》:「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總因風伯太無情,以致篙師多失色。」也稱為「風師」。
苦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物粗劣,多疵病。《韓非子.五蠹》:「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積蓄待時,而侔農夫之利。」
披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射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箭靶。《韓非子.八說》:「狸首射侯,不當強弩趨發。」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
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迷路。《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唐.牛僧孺《郭元振》:「夜行,陰晦失道,久而絕遠有燈火光,以為人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翢翢:古代的一種鳥。《韓非子.說林下》:「鳥有翢翢者,重首而尾屈。」
勢不兩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勢不兩立」。見「勢不兩立」條。01.《韓非子.孤憤》: 「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02.《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嫌隙,勢不兩存,欲來歸附。」 
悖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韓非子.五蠹》:「毀譽賞罰之所加者,相與悖繆也。」也作「悖謬」。
如不勝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不能負荷衣裳的重量。語本《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比喻人身體瘦弱。《南史.卷六七.周敷傳》:「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膽力勁果,超出時輩。」亦用以形容恭敬退讓。《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武立如不勝衣,言如不出口,然所舉士也數十人,皆令得其意,而公家甚賴之。」《禮記.檀弓下》:「晉人謂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憲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法令。《韓非子.定法》:「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