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成為一個守財奴,就把財產送給親人朋友。後來馬投靠光武帝,建立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傾覆、失敗。《左傳.隱公元年》:「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就能東山再起。=五.=近義 捲土重來 | 重振旗鼓 | 死灰復燃=六.=反義 一蹶不振=七.=故事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蕩蕩,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長。過了一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裡,大家都盼望宰相...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開始我就跟他們約法三章了,他們不會出爾反爾吧?=五.=故事秦朝暴虐,才幾十年時間,天下就大亂不治。公元206年, 劉邦率領的漢軍攻進秦朝都城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了。劉邦看到秦王宮富麗堂皇, 便有些動心 。張良等勸他不要走秦朝的老路,於是劉邦下令封閉存了王宮,隨即還軍霸上。為了安定民心,嚴明法紀,劉邦把各縣豪傑召集來,說:「秦朝施行嚴刑苛法,把關中父老害苦了,這些都應該統統去掉。現在我和大家約定三條法律:殺人者要償命,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要懲罰!」 劉邦又派人到處去宣傳這三條, 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服裝。如:「服飾」。《左傳.昭公元年》:「子晳盛飾入,布幣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遁逃、流亡。《春秋.莊公元年》:「夫人孫于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遵循、實踐、履行。如:「循規蹈矩」。《穀梁傳.隱公元年》:「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唐.韓愈〈爭臣論〉:「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呼。《穀梁傳.隱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揚、讚許。與「貶」相對而言。《公羊傳.隱公元年》:「與公盟者眾矣,曷為獨褒乎此?」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頌者所以游揚德業,褒讚成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