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神。《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泰一、皋山山、地長用牛。」唐.張守節.正義:「三並神明。」明.張羽〈送呂道士〉詩:「山驅虎去,童子報丹成。」
2.老虎。古時以虎為山獸之長,故稱為「山」。《駢雅.釋獸》:「山,虎也。」宋.王安石〈次韻酬宋玘〉六首之三:「遊衍水邊追野馬,嘯歌林下應山。」
子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全篇,屢屢說到子之道。其中第十一至十五章,更是以子之道為中心。第十四章之義參見「素位而行」,其他各章所說的子之道如下。
  第十一章說子既不會「素隱行怪」,即是子不會深求隱僻之理,行詭異之事,也不會「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即不會循著仁義而實踐,因力量不夠,而中途放棄。子會「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即子行事無過無不及,該行而行,且貫徹到底,雖不為世人所知,也毫不在意。依乎中庸,是即日常倫理生活實踐。儒家之道,雖然有人說高深奧妙,但其實卻是從最基本而常見的開始,且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由此努力實踐,便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國的主。《禮記.曲禮上》:「國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罔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瞞蒙騙王。《三國演義》第二回:「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罔上。」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植黨營私,欺罔上。」
子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之間的交往。《莊子.山木》:「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國的元首。大體由家系世襲產生。如中國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國王等。也稱為「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傳說中日神的別名。《楚辭.九歌》有〈東〉篇,是祭日神之歌。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送劉道士遊天台〉詩:「齋心謁西母,膜拜朝東。」
2.春神。唐.王初〈立春後作〉詩:「東珂佩響珊珊,青馭多時下九關。」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道是東去了花無主,你自有鶯儔燕侶。」
子有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有惡(ㄨˋ)」語出〔論語‧陽貨篇〕;原文為「子貢曰:『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ㄜˋ)者,惡居下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孔子稱「鄉原」為「德之賊」,主要因為「鄉原」乃同流合汙,只知諂媚阿諛之徒,對於別人的善惡並無明顯好惡之別(參見「鄉原」)。由此可知,孔子雖認為子應「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但並不是說子沒有憎惡之人,否則就會成為「鄉原」。
  孔子認為子所憎惡的有四種人:專好說別人壞處的人,居下位而毀謗上位者的人,勇猛但卻不知禮節的人,果敢但卻...
子不念舊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計較過去的過錯。《西遊記》第二六回:「大聖,古人云:『子不念舊惡。』只管題他怎的!菩薩著我來迎你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家稱男子登仙者為「真人」,女子登仙者為「元」。宋.張房《雲笈七籤.卷九七.南極王夫人授楊羲詩.序》:「南極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號南極紫元夫人,或號南極元。」
2.善良的主。《國語.晉語七》:「抑人之有元,將稟命焉。」
3.父祖。漢.劉向《古列女傳.卷七.孽嬖傳.齊東郭姜》:「請就元之廟而死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