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稱奉天子之命,出使四方的使者。《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非敢脅使,竊傷計之不詳也。」
2.對官吏、長官的尊稱。《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與操耳。』」《三國演義》第一○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破之。」
文昌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昌帝為道教神名。為中國古代主司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神。該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歷代神仙通鑑〕稱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溯其本源,應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結合而成的。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祿星主貴賤爵賞,司命星主人之年壽。緯書〔孝經授神契〕說: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道教吸收此種信仰後,稱為「帝司命之神」,分為左、右。左司命稱韓元信,右司命稱張子良,為漢高祖功臣的神格化。梓潼神原是四川地方的守護神,名張亞子(或惡子)。傳說他祖居越嶲,因報母仇,遷至梓潼,曾仕晉為將,臨陣戰死,蜀人...
不知命無以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命無以為子」是說不明瞭「命」的道理就沒有辦法成為子;語出〔論語.堯曰篇〕。所謂「命」,在儒家學說中,一方面指人所秉賦的仁義禮智之性,一方面指人生中無法掌握的際遇和限制(包括天生資質、一切吉凶遭遇和壽命長短等):概括的說,命是指人生的可能性與限度。知命,則能盡其在我,為所當為,心安理得地培養自己的德性,開展自己的精神生命,而不會希圖僥倖,冀求非分的幸運和利益;不知命,就會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分不清能做的與不能做的,地無法確定什麼該求,什麼不該求。所以說:不知命就不足以成為子。
  命的另一個解釋,見於〔大戴禮.本命第八十〕,文字是:「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
權神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治學說,在歷史上是解釋王權力崇高與合法性的主要理論。自啟蒙運動以後,民主的理念發展,權神授的說法逐漸被屏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敬國。《管子.重令》:「故安國在乎尊,尊在乎行令。」
2.稱謂。尊稱對方的父親。《晉書.卷七五.王湛傳》:「坦之乃辭以他故。溫曰:『此尊不肯耳。』」《聊齋志異.卷三.夜叉國》:「既尊在交,何久淹此?」
子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的國名。《山海經.海外東經》:「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彬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質兼備的人。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子者矣。」
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寬厚而熱心助人的人。《晉書.卷三○.刑法志》:「刑之則止,而加之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迺仁人子所不忍聞。」《金瓶梅》第一回:「亙古及今,仁人子,弗合忘之。」
愛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於國,熱愛國家。《東周列國志》第四四回:「此人雖則商賈之流,倒也有些忠愛國之心、排患解紛之略。」清.朱彞尊〈袁凱傳〉:「朔望朝罷,諸將赴都堂聽講經史,庶幾忠愛國之心、全身保家之道,油然日生而不自知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專制的統治者。《孟子.滕文公上》:「是故暴汙吏,必慢其經界。」晉.陸機〈五等論〉:「昏主暴,有時比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