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之樞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之樞機指君子的言行,是其一身的關鍵樞紐之意。語見〔周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樞」為戶樞,指屋子門戶之樞紐,「樞」動門始能有關有開;「機」指設有機關發射之弩弓,「機」動而弩有中有失。樞者戶之主,機者弩之主,以此引申,人者言行之主也。因此君子之言行,便是君子一身之樞機。
基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理,樞機一發動,善惡即分明。君子即使居於室內,發出善言,在千里之外,也會受到回應;若出言不善,則千里之外,必有反對的聲音出現。故君子應體認,善念可感召天地之和氣,引來榮耀;惡念可引發天地之戾氣,招來恥辱。君子之... |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是說不明瞭「命」的道理就沒有辦法成為君子;語出〔論語.堯曰篇〕。所謂「命」,在儒家學說中,一方面指人所秉賦的仁義禮智之性,一方面指人生中無法掌握的際遇和限制(包括天生資質、一切吉凶遭遇和壽命長短等):概括的說,命是指人生的可能性與限度。知命,則能盡其在我,為所當為,心安理得地培養自己的德性,開展自己的精神生命,而不會希圖僥倖,冀求非分的幸運和利益;不知命,就會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分不清能做的與不能做的,地無法確定什麼該求,什麼不該求。所以說:不知命就不足以成為君子。
命的另一個解釋,見於〔大戴禮.本命第八十〕,文字是:「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 |
天地君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家五種至尊的倫常。即天、地、國君、雙親、老師。
|
君子三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三患」指君子有三種憂慮,即患弗不得聞,弗得學及弗能行三件事;即君子應知聞道理而加以學習,惟恐有所知,有所未曾學,和學了又未曾實行。據〔禮記‧雜記〕載:「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孔穎達認為是指在位君子須多聞多識,恆憂慮不得聞知古事,立意稍狹。王夫之則認為三患均指學之事,與孔說意旨仍相通。孫希旦〔禮記集解〕云:「愚謂三患皆為學之事,弗得聞則無以其理,弗得學則無以習其事,弗能行則無以體其實也。」文中認為聞知其道理、學習其事義,進而付諸實行,三者具備,可以免憂,義旨頗深切。這段話主旨在於說明君子進德修業,惟恐有疏漏之處,「患」即是自己擔心,因...
|
昭君出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雜劇名。明陳與郊作,演漢元帝與王昭君,因毛延壽的破壞,以致匈奴單于要索昭君以和兵的故事。因記昭君遠出塞外和番,故稱為「昭君出塞」。
|
君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和臣子。《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若乃一旦進璽,君臣易位,則崔子所不與,魏武所不容。」《三國演義》第三回:「崔毅引貢見帝,君臣痛哭。」
|
豈弟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有德君子。《詩經.大雅.泂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儒林外史》第四回:「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也作「愷弟君子」、「愷悌君子」。
|
淑人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良賢能而正直的人。《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儀一兮。」漢.崔瑗〈河間相張平子碑〉:「仁愛篤密,與世無傷,可謂淑人君子者矣。」
|
先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已死的父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家母小侄,其實不曾得會,先君卻是伯父至交!」《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因先君見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務,所以不曾致力於舉業。」
2.祖先。《禮記.檀弓上》:「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文選.應璩.與從弟君苗君冑書》:「幸賴先君之靈,免負擔之勤。」
3.前代帝王。《詩經.邶風.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莊子.山木》:「吾學先王之道,脩先君之業。」
|
使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稱奉天子之命,出使四方的使者。《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
2.對官吏、長官的尊稱。《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三國演義》第一○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