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4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富商之女卓文,喪夫不久,與才子司馬相如私奔。見《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後指丈夫死後不久,寡居的婦女。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六.煙雨樓》:「柳灣桃塢,痴迷佇想,若遇仙緣,灑然言別,不落姓氏。間有倩女離魂,文新寡,亦效顰為之。」
子三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三戒」語出〔論語‧季氏篇〕;原文為「孔子曰:『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對「子」與「小人」的分別,並不重在客觀的階級地位,而是重在德性修養的有無上。觀諸孔子對於「子」與「小人」在〔論語〕中所作的多次對比,可以發現「子」的「德性生命」與「小人」的「氣質生命」事實上是同一主體生命的兩種狀態;兩者之間為何會有高下存在,主要關鍵乃在於子具有仁心的自覺與主動的修養。孔子在此說明了作為一個子在生命中各階段所應戒慎的修養工夫。
  「血氣」是人生來就具有的生理特質,子之所以與小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對男子的尊稱。《三國志.卷四三.蜀書.王平傳》:「自非郎進忠言於太傅,誰復有盡言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某隱居在西嶽,甚荷郎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徑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對貴公子的稱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後於張輔吴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後為對他人子弟的敬稱。《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楊素歸謂家人曰:『小兒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當否?』素恃己有功,於帝多呼為郎。」(4)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郎將此兒歸閩中,又在何處另結良緣?不知且從黃易兩家之言,成了親事。」
2.嫖客。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四折:「我勸你兩個風流子弟,可也別尋一個合死的郎。」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老兒。別的郎子弟,經商客旅,都不打緊,我有兩個人,都是倉官。」
子三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所敬畏的三件事情為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見論語.季氏。
如伴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所處之境,危險之極,隨時有生命危險。如:「他性情粗暴,常令屬下有伴如伴虎,動輒得咎的感覺。」
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舍,古代以一舍為三十里,三舍則為九十里。辟三舍指退兵九十里。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三舍。」後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如:「才能出眾,為不世之才,吾等俱應辟三舍矣。」也作「退避三舍」「退徙三舍」。
子報仇,十年不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報仇雪恨必須掌握有利的時機。如:「所謂『子報仇,十年不晚』,你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妻子對丈夫的敬稱。《禮記.內則》:「已食徹焉,使之特餕,遂入御。」漢.鄭玄.注:「凡妾稱夫曰。」
2.朋友。唐.孟浩然〈遊精思觀回珀雲在後〉詩:「衡門猶未掩,佇立望夫。」
3.對上的稱呼。《文選.潘岳.西征賦》:「褒夫之善行,廢園邑以崇儉。」
子樂天知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繫辭〕中有「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指凡事皆有定數,不可強求,若能通達自然之理,樂於順應天道而行,知性命之始終,貧富窮達,一切聽其自然,安分守己,不求聞達,無欲無求,心中坦然,自然沒有憂愁。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也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東漢荀悅在〔申鑒‧卷五〕中加以詮釋說:「子以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
  荀悅在〔申鑒‧卷四〕中就說過子樂天知命,故不為己而憂,但子仍應為天下事而憂。文字是:「為世憂樂者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子與小人的分野,在於子公於四海,小人私於一己。子最期望的是太平盛世...
子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之教」指教師要具有道德修養、學問專長,是人格健全的子,能運用良好的教育方式,符合引導、適性、啟發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覺得老師溫和可親,學習容易,學會獨立思考,願意自動學習。據〔禮記‧學記〕中說:「故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文意是說教師雖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卻只是引導學生學習,而非強迫學生學習;策勵學生,而非抑制學生;開啟學習的端倪,而非提供學生現成完整的答案。如此教師顯示給學生的,是和悅平易,而又能引發思想,是最好的教學方式。「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方式,正是〔論語〕所載「夫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