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墨子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是先秦諸子之一,其主張曾名聞於戰國時期,韓非將其與儒家並列為顯學,[漢書藝文志]載[墨子]書七十一篇,現只存五十三篇;其中若干篇皆分上中下,內容大同小異,後世以為可能出自墨家三派,係其三傳人相里氏、相夫氏、鄧陵氏三家各人所記而成;另亦或有後人附託之作。清代孫貽讓以為墨子書中古字古言,頗不易讀,因彙輯俞樾等校本,成[墨子閒詁],是頗為可讀的一種版本。
  墨子哲學,大部分為政治哲學,唯[經上]、[經下]部分,係屬概念的解釋,是先秦諸子書中不多見的,有益於知識及邏輯思考,彌足珍貴。
  墨子的政治哲學,自有其政治總體主張,其下又明顯的見於經濟、軍事、社會三方面,重點約略...
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中探討中外哲學的科系。所研讀的科目包括形上學、倫理學、理則學、知識論、美學等。
成人教育分析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人教育分析哲學係指分析哲學在成人教育上的應用,此哲學取向係應用概念分析的方法,分析成人教育的意義、目的、歷程及成人教育與社會的關係等概念,藉以闡明成人教育範疇中各個概念的涵義、價值及功能。分析哲學對成人教育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幫助成人教育釐清基本概念的意義,以及澄清成人教育與其他教育概念的不同。
  成人教育分析哲學可以派特森(R.W.K. Paterson)、勞森(K.H. Lawson)以及莫尼特(M.L. Monette)等人為代表,其中又以派特森最具代表性。派特森於一九七九年在其〔價值、教育與成人〕(Values, Education and Adult)一書中,曾應用概...
哲學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百科全書〕乃是繼1901年J.M. Baldwin所編[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之後唯一的一部英文版哲學百科全書,共8冊,1967年出版。
  顧名思義,該書意圖涵蓋哲學所有範圍,以及與其相關之理論、學科。不論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皆包括;上古時代、中世紀、現代哲學皆涉及;並討論與哲學相關之數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道德重整者、宗教思想家等之理論。全書收錄近1,500篇文章,由各領域專業人士執筆,並簽名以示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對於許多具爭議性之哲學觀點提出討論,並持中立立場彙集各家說法,供給...
心理學中的哲學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中至少存在著兩個哲學問題:一是人性問題,一是科學的哲學問題。這兩個問題幾乎牽涉到物理、生物、社會和人文等各種學科統合起來的知識。
  對人性問題的探討,即在哲學領域中,便有不同的觀點。以其中的兩個主要派別說,一是視人為機械,從自然科學的觀點看,出現了「決定論」(Deterministicism),認為人類本是天生如此。一是視人為「存有」,從人文的觀點出發,承認人有自由意志,即是人有獨立自作主宰的性質。兩種相反的看法,使得哲學觀點中,區分出人文心理學和科學心理學之別。此種區別使得對心理病患的治療,應視之為「物體」而用處理機械的方法;抑或視之為心靈主體,顧及其獨特的個性,難做武...
印度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靈魂、業和解脫為基本概念,探討各種哲學問題的學問。有各種不同的派別,各派別都以「經」的形式對其理論加以系統,將哲學教義變為易記的格言、公式或規則。主要內容是要透過宗教的實踐,以求得從業和輪迴世界的解脫,對改變現實社會的觀念並不重視。
哲學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研究法」係哲學探討所採用的方法。一般而言,哲學探討與合理的分析極為相似,較依賴於形式邏輯與語意的推敲。如把哲學看成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學問,那麼其所使用的哲學方法有三:
  第一個方法有四個步驟:(1)從歷史的發展中,站在哲學的外面去探討哲學的內涵,卻把前人思想的進程,好好地複習一遍,古聖先賢如何面對問題,如何獲得答案,並如何依照這些答案生活,得到什麼樣的成果;(2)進入哲學的問題之中看哲學,即把哲學的內在涵義,以專題方式,比如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或價值哲學等加以研究;(3)在探討了哲學的每一專題後,自己還要走出來,不可以困死在哲學的問題中;(4)再進一步的,要導引他人不要困...
有機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機哲學是基於有機體(organism)的類比,來說明整個宇宙的理論;亦可指基於整體性(totality)原理來說明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間關係的理論。與物質論(materialism)或觀念論(Idealism)以物質(matter)或心靈(mind)作為形上學(metaphysics)之重心相比,有機哲學可說是以「有機體」作為其學說的重心。有機哲學有時亦稱為「有機論」(organicism)。
  在古希臘哲學中已經展現了某些有機哲學的傾向,例如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在其〔第米修斯篇〕(Timaeus)中提出世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a living...
哲學的教育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教育人類學源於哲學人類學。哲學人類學的理論在一九二八年開始,德國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 1874~1928)在其所著〔人在宇宙中的地位〕(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中,首先提出哲學人類學的概念。同年哲學家普列斯納(Helmuth Plessner)在其所著〔生物的階段與人生階段〕(Die Stufen des Organischen und der Menschen)中,加了一個副標題:「哲學人類學導論」(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sche Anthropologie)。
  哲學人類...
綜合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英國實證主義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自稱他的哲學為「綜合哲學」,從力學、生物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集合成一知識體系,稱綜合哲學。其哲學的主要特點在把進化論觀點、經驗主義、實徵主義的不可知論,以及現象論(Phenomenalism)等融合起來,給哲學加上了科學色彩。
  斯賓塞認為人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人的認識能力根本無法超越經驗的範圍,也無法認識表象後面的絕對「實在」,他稱這種不可知的、絕對的「實在」為「力」(Force)或「力的恆久性」(Persistence of Force),是一切認識的來源,所有物質運動以及時間、空間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