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壯而勇敢的人。《戰國策.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一去兮不復還。」《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為頭一個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買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言詞空洞不實,虛誇浮泛,不能切中要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買驢,書券三張,未有驢字。』使汝以此為師,令人氣塞。」也作「三紙無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義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傳.桓公二年》:「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猶或非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倏降忽叛,變詐多端,百姓為之離心,義為之切齒。」
2.出財布施,慷慨樂助的人。宋太宗時為避御名,改稱為「信」。《通俗編.釋道》引《金石文字記》:「漢曹全碑陰,義某千,義某五百。義,蓋但出財之人,今人出財布施皆曰信,宋太宗朝避御名,凡義字皆改為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名的人。《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袁紹》:「議郎何顒等,皆名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楊觀察是當今名。」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禮記.月令》:「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禮賢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無奈嘉興的朋友都知道公孫是個做詩的名。」
3.尚高論、倜儻而不務小節的人,如魏晉時代尚清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論》:「天下無隱、無遺善。」《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教育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教育制度或稱武(knight)教育制度,是一種中世紀歐洲上層及貴族階層的教育形式。「騎」一詞係來自於法文中的「馬」(cheval),實際上,騎也可以說是神性與獸性的合一體。
  騎教育制度是逐漸演變而來的,大致始於九世紀後半期及十世紀初期,而在十二世紀十字軍(Crusades)東征時達於高峰,至十六世紀時衰微。騎的興起與中世紀封建歐洲的戰亂有絕對關係;在封建社會中,為求安全,農民、工人及一般平民乃與當地貴族結合一起,以尋找保護,而貴族必須驍勇善戰,不以識字教育為其要務,而以成為騎為榮耀。當時社會彌漫著比鬥的習氣,教會在目睹這些日爾曼民族發洩蠻性之餘,提出「上帝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官與兵。《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且公師徒精勇,將思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高尚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竟坐不知,可為慚愧。」也作「賢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說善道的人。《韓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之筆端,避武之鋒端,避辯之舌端。」《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也稱為「辯人」。
有志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於後世,學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志之罹此患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