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絕希望。《左傳.襄公十四年》:「百姓絕望,社稷無主。」
|
一望無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形容寬廣、遼闊。如:「他喜歡駕著小船,悠遊於一望無垠的海面上。」
|
名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譽及聲望。《紅樓夢》第五一回:「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就不少,無考的古蹟更多。」《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的名望也漸漸低下去,只好穿兩件窄袖的衣裳,戴上副金絲邊的眼鏡,風流自賞,聊以解嘲而已。」
|
望而生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比喻見了就令人害怕。《痛史.敘》:「卷帙浩繁,望而生畏。」
|
寄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期望。如:「待她好是應該的,我從不寄望有任何回報。」「這家百貨業者寄望週年慶的人潮能挽救公司業績。」
|
張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隙縫中看或四處遠望。《西遊記》第五回:「七仙女張望東西,只見向南枝上止有一個半紅半白的桃子。」
|
可望而不可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能遠望卻不能接近。如:「這種上千萬的房子,對我們市井小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
|
動機的期望價值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的期望價值理論是源自於社會認知論,此理論是由Eccles和Wigfield所提出,認為成就動機來自於個體對工作任務的期望與價值,並影響個體成就行為的選擇、堅持與表現。也就是學習者之所以願意投入學習,主要是對成功的期望與對學習的價值而定。當學習者期望能夠成功完成任務,且學習任務是有價值,他們就會主動投入並會堅持與努力學習。 在期望方面,「期望」是指對自身的能力與成功的預期想法,預期「個體在目前、近期或未來工作中有何種表現」所持有之評估。一個成功期望高的人相信自己在即將發生的事件或未來工作中能獲得好的表現。同時「期望」也涵蓋個人的能力知覺,指個人對目前工作能力自我評估,當評估自我能力...
Eccles, J. S. (1983).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pp. 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Wigfield, A., Eccles, J. S. (2000). 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 68... |
戴盆望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上戴著盆子,想看天而看不成。比喻行動與目的相違背,則願望絕不能達到。《後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苦身待士,不如為國。戴盆望天,事不兩施。」《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
|
既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曆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古時稱「既望」之時間則較長,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時段。宋.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