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29.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藩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屬的地方或國家,如朝鮮、安南、琉球、緬甸等國過去都是中國的藩屬。也作「藩附」。
韓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1945年朝鮮半島被分為蘇聯佔領地北韓和美國占領地南韓。從1948年起,兩國都聲稱自己才是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1949年占領軍撤出之後,邊界衝突日漸嚴重,歲猴急演變成1950年6月的全面戰爭,也就是「韓戰」。聯合國派兵支援南韓,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則援助北韓,兩邊各各都發起全面進攻。但聯合國官員卻打算把戰爭局限於在小範圍內,並開始要求談判議和。到了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簽署了《朝...
梅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夏時期從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經朝鮮半島南端到日本南部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因時值江南梅子黃熟,故名。由於這段時間多陰雨,物體極易受潮霉爛,因而也稱霉雨。梅雨是中國春夏交替時江淮流域氣候的重要特色,主要發生在宜昌以東,北緯26°~34°之間的地區。1.特徵:梅雨天氣的主要特徵是雨量多、雨日長、濕度大、雲量多、日照時間短、地面風力較弱、降水多屬連續性,也有陣雨和雷暴,並且常常是大雨或暴雨。2.成因:(1)梅雨產生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是極地氣團和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物,其位置和穩定性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4世紀後半からヤマト王権は、列島主要部の支配を固めるとともに武器・農具の原料である鉄資源を求めて朝鮮半島への進出を開始し、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にも介入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が、これを契機として朝鮮や中国の技術と文物が倭国へ流入した。4世紀後半,大和王權為要確保控制列島主要部分,尋求武器、農具等鐵製資源,開始侵入朝鮮半島,也介入
要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要的事物或文件。如:「婚姻與事業為人生的要件。」《清史稿.卷五二六.屬國列傳一.朝鮮》:「擬變通舊制,嗣後遇有朝鮮關係洋務要件,由北洋大臣及出使日本大臣與其國通遞文函,相機開導,奉旨知照。」
台灣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台灣松鼠(Squirrel taiwanus) (註2)1.1 主要食物1.2 日行性動物1.3 赤腹松鼠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台灣松鼠(Squirrel taiwanus) (註2)1. 松鼠體形細長,分布於蘇聯亞洲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日本,中國東北、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北部和新疆。毛色有灰色(冬)、暗褐色(夏)型和藍灰色(冬)、紅棕色(夏)型。不冬眠。2. 許多松鼠都擁有亮麗的顏色,在不同季節,毛皮的顏色也都不同。每年春秋季換毛。年產子2~3次,一般在4月和6月產子較多,每次產子4~6隻。 主...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時代。古墳時代中後期,因有大量馬匹骨骼出土,故有騎馬民族征服論,提出大和國後期的國王(繼體天皇)是朝鮮人,但日本歷史有相反的說法,是神功皇后征新羅生下應神天皇,即是神道教中的八幡。此一時期渡來人自朝鮮半島、中國吳越和中原地區大量來日,引進先進的技術,奠下發展基礎,佛教也於此時由百濟引入。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 公元三世紀,日本的彌生文化經歷了許多改變。進入鐵器時代後,由於有比較好的工具,因此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用...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4世紀後半からヤマト王権は、列島主要部の支配を固めるとともに武器・農具の原料である鉄資源を求めて朝鮮半島への進出を開始し、半島諸国の国際関係にも介入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が、これを契機として朝鮮や中国の技術と文物が倭国へ流入した。4世紀後半,大和王權為要確保控制列島主要部分,尋求武器、農具等鐵製資源,開始侵入朝鮮半島,也介入
樺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樺木科樺木屬,落葉喬木。高約九至二十七公尺。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或菱形,葉緣有大小不等的鋸齒。柔荑花序,花小密生,果序是由許多小堅果及苞片集合成圓筒形。樹皮外層色白如雪,內皮淡褐色,且密含油脂,可提煉作潤滑劑,木材與樹皮可製家具。產於山西、河南、東北地區和朝鮮、日本一帶。也稱為「白樺」、「樺皮樹」。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即備受文壇矚目。1936年,(牛車)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風所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編寫與演出。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1945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