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淡江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ku.......  1950年,張鳴(驚聲)、張建邦父子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1958年改制為文理學院,1980年正名為淡江大學。目前已發展成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等4個校園的綜合型大學,共有11個學院、28,000餘名學生、2,200餘位教職員工及22萬多名校友,是國內具規模且功能完備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淡江大學[1]是一所有理想、有願景,創意豐饒的高等學府,以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永續經營的目標。創校至今近一甲子,始終秉持著日新又新的精神,重視教學品質、學術研究與學習服務。淡江...
育英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小民國三十五年二月設立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班,並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二年奉令升格為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校,由賴錦田老師兼分校主任,仍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八年五月一日奉令獨立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學校,由張厚貢先生任首屆校長。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正名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成立至今天屆五十一年,去年舉辦校慶運動會,相關網址如下:50周年校慶運動會因為少子化及社區發展關係,成為12班的中小型學校,班級人數也偏低,大概維持20人上下,99學年度班級人數最多的約為25人。學校現在...
手足失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目與實際。《荀子.正名篇》:「今聖王沒,名守慢,奇辭起,名實亂,是非之形不明。」《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臣位任隆重,義兼家邦,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絕。」
文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儀、節文的名稱。《荀子.正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
樞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關鍵。《荀子.正名》:「然則所為有名,與所緣以同異,與制名之樞要,不可不察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
未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通「悟」,覺悟。〔參考資料〕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淡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ku.......  1950年,張鳴(驚聲)、張建邦父子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1958年改制為文理學院,1980年正名為淡江大學。目前已發展成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等4個校園的綜合型大學,共有11個學院、28,000餘名學生、2,200餘位教職員工及22萬多名校友,是國內具規模且功能完備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淡江大學[1]是一所有理想、有願景,創意豐饒的高等學府,以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永續經營的目標。創校至今近一甲子,始終秉持著日新又新的精神,重視教學品質、學術研究與學習服務。淡江...
莫措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