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依實際長度縮小例的刻度尺。常用來丈量地圖所代表的實際距離。
2.製圖時,附於圖邊上表示例的數字及線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如此例,觸類慎之,不可陷於輕脫。」《後漢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陰識》:「故侍中衛尉關內侯興,典領禁兵,從平天下,當以軍功顯受封爵,又諸舅例,應蒙恩澤,興皆固讓,安乎里巷。」
2.同類的二數量相除為,此二數相等於彼二數相,則四數成為例。如12:4=3:1。
3.較同類數量的倍數關係,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如:「教師和學生的例,已經達到規定的標準。」
4.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國的老年人口例逐年增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照已有的格式或事例辦理。如:「照辦理」。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五六七.兵部.保舉》:「應照捐班註銷之例,准其將保案註銷。」
2.較對照。《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命州郡守倅結罪保明,照字跡無偽,方許簾引注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等到。《論語.先進》:「及三年,可使有勇。」《薛仁貴征遼事略》:「及二人到山,帝歸鳳凰城去了!」
2.與其。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及你在花街裡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水滸傳》第一七回:「及今日尋個死處,不如日後等他拏得著時,卻再理會。」
3.如果、假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請夫人小姐拈香。及夫人未來,先請張生拈香。」
4.既然。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及你這等貧呵,把這小的與了人家可不好?」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著他回去了罷!」
翼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經常一雄一雌並翅雙飛的鳥。《爾雅.釋地》:「南方有翼鳥焉,不不飛,其名謂之鶼鶼。」晉.郭璞.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逸周書.卷七.王會解》:「巴人以翼鳥。」晉.孔晁.注:「不不飛,其名曰鶼鶼。」也稱為「蠻蠻」、「鶼鶼」。
2.喻恩愛的夫婦。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喻知心的好友。《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願為翼鳥,施翮起高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虎皮。《左傳.莊公十年》:「自雩門竊出,蒙皋而先犯之。」晉.杜預.注:「皋,虎皮。」
2.虎皮的座席。後指教師的講席。唐.戴叔倫〈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猊坐翻蕭瑟,皋喜接連。」
3.武將的座席。明.劉基〈賣柑者言〉:「佩虎符,坐皋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較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是社會科學經常運用研究方法。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人類認知、區別和確定事物異同關係的最常用的方法。較研究法現已廣泛運用於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教育學與圖書資訊學研究中,較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較研究依據《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辭典》之解釋為: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吳文侃、楊漢青主編的《較教育學》認為: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教育制度或實踐進行較研究,找出各國教育的特殊規律和普遍規律的方法。綜上所述,較研究可界定為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連的事物進行研究,尋找...
王梅玲(2005)。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臺北市:文華。林清江(1994)。較教育。臺北市:五南。百度百科(2012)。較研究。上網日期2012年4月25日,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23989.htm。Collings, Dorothy G. (1977). 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 In Kent, A & Lancour, H., Encyclo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U.S.New York : Marcel Dekker,p493.Bereday,G...
例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原則國會在制定法律干預人民之基本權時,其干預之方式與範圍不得逾越不必要的程度,此即為例原則,又稱為過度禁止原則。(註1)依據憲法第23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由此可知例原則適用在國家基於公益的需要,而必須限制人民的基本權時,其強調應盡可能在範圍內保障人民之基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譬喻,以彼物此物,有象徵的效果。興,寄托,為觸景生情,因事寄興,有暗示的效果。、興為《詩經》六義中的兩類,古代儒者認為這兩種手法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並適合於表現社會政治內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參見「朋黨周」條。如:「朋為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