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節縮衣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嗜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不測:不能預料。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依違:順從或違背,猶疑不能作決斷。 (4) 不根:沒有根據。 (5) 援古:引用古義。 (6) 駢麗:指整齊對偶的文句。
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決斷力。如:「身為主管,不可遇事優柔寡斷。」《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宋史.卷四二五.列傳.劉應龍》:「潛本有賢譽,獨論事失當,臨變寡斷。」
盡所欲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我的這些言論是有遠見的。但是紙張都寫完了,還是不能盡情地將心裡所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只好請你自行決斷。後來「暢所欲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痛痛快快、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出現「暢所欲言」的書證如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熊司副開元請對,意在攻周輔延儒,故請屏人,諸臣請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請退,則諭止之,故開元不能暢所欲言。」即指熊開元當著周輔延儒的面,不能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
摸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比喻意見、態度或語言不明確、肯定。也作「摸棱兩可」、「模棱兩可」、「模稜兩可」。
勇猛果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勇敢有決斷。《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皆內有不仁之性,而外有儁材,過絕(於)人[倫],勇猛果敢,處事不疑,所居皆尚殘賊酷虐。」
赴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卓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明的決斷。為書信中請人裁奪的敬語。也作「卓奪」。
摸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源,提供參考。 《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列傳》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1>,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 〔注解〕 (1) 咎譴: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
應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名劍的銳利,任何東西一切下去馬上就斷了。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下立刻作出決斷,毫不遲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