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9.5521 ms
共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聽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取陳述,審察事理,而作決斷。《荀子.榮辱》:「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嚮應。」
|
判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理、裁決訴訟。《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唐.白居易〈得景爲縣官判事案成後自覺有失請舉牒追改刺吏不許欲科罪景云令式有文〉:「先迷後覺,判事雖不三思;苟有必知,牒舉明無二過。」
|
勇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勇敢而有決斷。《元史.卷一二八.阿朮傳》:「沉幾有智略,臨陣勇決,氣蓋萬人。」
|
霹靂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裴琰於高宗永徽時為同州司戶參軍,刺史李崇義因其年少,瞧不起他,故意將積年舊案百件,交由裴琰儘速辦理。裴琰在短時間內迅速辦完,且判詞允當,於是聲名大噪,博得「霹靂手」之名。見《舊唐書.卷一○○.列傳.裴漼》。後喻指才思敏捷,決斷果敢的人。如:「張經理是公司有名的霹靂手,無論再棘手的案子,只要到了他手裡,總能快速解決。」
|
萬不失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有失誤。形容絕對有把握。《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五燈會元.卷一三.曹山智炬禪師》:「初問先曹山曰:『古人提持那邊人,學人如何體悉?』山曰:『退步就己,萬不失一。』」也作「萬無失一」、「萬無一失」。
|
道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斷。《朱子語類輯略.卷七.總訓門人》:「不過是要言語道斷,心行路絕耳。」也作「倒斷」。
|
決獄斷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決獄訟,決斷刑令。《後漢書.卷四六.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
|
斷決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斷事務多而快。《周書.卷三七.李彥傳》:「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繁,留心省閱,未嘗懈怠。斷決如流,略無疑滯。」《宋史.卷二七○.楊克讓傳》:「每視事,自旦至暮,或通夕,斷決如流,無有凝滯,當時稱為能吏。」
|
判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斷是非曲直。《後漢書.卷六二.荀韓鍾陳列傳.陳寔》:「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四庫全書本.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三二.下平聲.曹姓》:「性資聰敏,處事果決,鄉里曲直,悉求判正。」
|
足謀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智謀而少決斷。如:「一個人足謀寡斷,未必能成大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