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節衣縮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決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堅決斷絕。《紅樓夢》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鴛鴦發誓決絕之後,他總不和寶玉講話,寶玉正自日夜不安。」
縮衣節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事情做判斷與主張。《史記.卷三.殷本紀》:「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後決定大策。」
2.一定。《朱子語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若欲與湯進之同做,決定做不成,後來果如此。」宋.陸游〈一百五日行〉詩:「眼中青山身後塚,此事決定君何疑。」
3.堅決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決定離開,看來是留不住了。」
4.對事情做出結論。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會議上必須有個決定。」
模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源,提供參考。 《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列傳》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1>,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 〔注解〕 (1) 咎譴: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
含糊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源,提供參考。 《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列傳》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1>,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 〔注解〕 (1) 咎譴: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
斷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決斷之詞。如:「這件事情應當採取斷然處置,否則後患無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消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除毀滅。《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則百異消滅,而眾祥並至。」《西遊記》第三二回:「一身魔發難消滅,萬種災生不易除。」
綽有餘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容舒緩。《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當其無事也,則舒紳緩佩,鳴玉以步,綽有餘裕。」《周書.卷三七.裴文舉傳》:「賓敏於從政,果敢決斷;案牘雖繁,綽有餘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