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婦人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小惠而不識大體。比喻姑息少決斷。《漢書.卷三四.韓信傳》:「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相關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元史‧徹里帖木兒傳》:「治書侍御史普化 誚有壬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現形容利用過了,即將之屏棄。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堅決、決斷。[例]果敢、果斷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抓住時機,立刻作出決斷。如:「村長見風雨交加,水位上升,當機立斷,要村民趕快撤離。」也作「應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決斷、判斷。如:「裁罪」。《左傳.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懦弱而缺乏決斷力的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欺硬怕軟,喫苦不甘,你休只因親事胡撲掩。」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狐疑不決,遲疑不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反義:快刀斬亂麻,斬釘截鐵,當機立斷,毅然決然辨似: 「猶豫不決」及「優柔寡斷」都有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猶豫不決」用在對於發生的問題難以決定,一般是就具體事件來說;「優柔寡斷」用於指稱一個人在遇事時缺乏決斷力,是就性格上來說。 猶豫不決 優柔寡斷 辨似例句 ○ ㄨ 到底要不要答應對方的要求?他~地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ㄨ ○ 這孩子就是如此~,什麼事情都得別人幫他拿主意。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看你枉做了個男子漢,這些事沒有決斷,如何做得大官?我有個捷徑法兒在此,到也一勞永逸。」
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斷然、決斷、堅決、果決、果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