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1.10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先後次序顛倒。語本《禮記.大學》。後用「本末倒置」比喻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 △「輕重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起、同時。如:「相提並論」、「異說並起」。《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莊嚴的。如:「嚴肅」、「肅穆」。《禮記.玉藻》:「言容詻詻,色容厲肅。」
4.斂縮、萎縮。《禮記.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5.急迫、嚴峻。《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漢.鄭玄.注:「肅,駿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排列。如:「陳設」、「陳列」。《書經.洪範》:「我聞在昔,鯀垔洪水,汨陳其五行。」《禮記.中庸》:「陳其宗器,設其裳衣。」
3.張揚、顯示。《禮記.表記》:「事君欲諫不欲陳。」唐.韓愈〈愛直贈李君房別〉:「勇不動於氣,義不陳乎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聽到。如:「百聞不如一見」。《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奉、接受。《管子.形勢》:「銜命者,君之尊也。」《禮記.檀弓上》:「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於。《易經.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研磨成碎片。《禮記.內則》:「屑桂與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姑且、暫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殘喘」。《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