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4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帶置。如:「這家工廠附有托兒所,好讓家有幼兒的員工無後顧之憂。」
教育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後理論〕原為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瑞欽卡(W. Brezinka)的重要著作,在此書中布瑞欽卡主張一種富有綜合性色彩的「教育後理論」。布瑞欽卡認為,教育後理論應該綜合當代理性主義、經驗主義以及實用主義等不同的科學哲學觀點,從後理論的基點上探討教育科學、教育哲學及實踐教育學(praktische Pädagogik)命題系統之特色與關係。此外,教育後理論所探討的對象並非教育本身,而是針對教育理論作邏輯的解析與方法論的探究;因此教育後理論可說是關於教育理論之應用邏輯、教育命題系統之描述、批判與規範的綜合性理論。
  近代教育學之經驗科學化遠承啟蒙運動的遺風,以為自然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帨,佩巾。古人生女孩會將佩巾置在門的右邊。語出《禮記.內則》:「子生,男子弧於門左,女子帨於門右。」故後世稱女子生日為「帨」。
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倫理學研究道德言詞的意義,了解道德語言的功能,認識道德論證的邏輯結構;其目的在於提供道德規則或道德行為的邏輯與知識論上的學理依據。
  後倫理學的發展與分析哲學的興起有密切關係。自一九○三年英國哲學家穆爾(G.E. Moore)出版〔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一書後,倫理學理論有了重大變革。穆爾指出凡是企圖從形上事實或自然事實導出倫理事實的主張,都犯自然主義的謬誤(naturalistic fallacy)。其次,他提醒道德哲學家注意「善」的概念分析。倫理學學者將研究焦點轉移到倫理語言的分析和道德判斷的證立,致力於釐清倫理語言的意義,並為規範倫理學提供...
認知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認知經驗係指個人經由後認知後所感受的情感、動機和經驗;這種經驗可以促使修正或監控知識,而產生自我調整能力。例如,個人感覺到學會某樣東西後,獲得知識的喜悅感便是一種後認知經驗。因此後認知經驗是個人在意識或半意識狀態下,直接對認知歷程作反應;是屬於此時此刻對認知活動的情緒反應。傅來福(J.H. 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提出一個認知監控模式說明後認知經驗與認知目標、認知行動、後認知知識的覺知之間具有交互關係。因此,後認知經驗即為個人從認知活動中,對認知目標的認識,採取認知行動及方法,形成後認知知識的覺察與感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意學上指使用語句時某先決條件一定要為真,該語句的使用才算有意義。如「他懊悔買了車子」一句的前是「他買了車子」。
教學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活動計(Lesson Plan)目錄1 定義2 教學計的要素3 基本觀念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教學是一項煩雜的工作,要想教學能成功,若只是受過專業訓練,有教學理論基礎,還是無法應付。教學所謂準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教學活動的計,或稱之為教案。其用意在把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時間所從事的活動、所用的方法、輔助的資源及希望達成的目標,詳細的計劃,以便於教學,而且教學方法隨...
無障礙的校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障礙的校園計為了讓肢體障礙學生能在一個無障礙的校園環境中學習,在軟硬體施方面必須注意下列幾點:目錄1 (一)無障礙施標誌2 (二)引導通路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無障礙施標誌美國於1969年以來所懸示的無障礙建築圖案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標誌,我國內政部於民國77年也明訂於建築技術規則之中,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範圍、界限。如:「老闆對這個企劃案限太多,以致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輸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輸出裝置】(output device)。
  輸出備是整個電腦系統中,負責將電腦系統執行結果輸出的備,也唯有藉著這些輸出裝置,人類才能看到電腦執行的結果。根據輸出資料之接受對象,輸出備可概分成以下兩類:
  第一類輸出備,是將資料以人類所能覺知的型式輸出。例如,印成文字、繪成圖形、發出聲音、展現出影像等等,支援此類輸出之備有:印表機(包括點矩陣式印表機、雷射印表機、噴墨印表機等不同印出方式之印表機)、繪圖機、語音合成器(Speech Synthesizer)、顯示器等等。
  關於語音合成器方面,目前有相當多的有聲詞典,即是利用這類輸出備,將正確讀音透過語音合成器發出。
  第二類輸出備,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