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臭萬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名永遠流傳下去,遭人唾罵。《晉書.卷九八.桓溫傳》:「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臭萬載邪!』」也作「臭萬年」。
靡有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剩留。《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惠、懷之亂,京華蕩覆,渠閣文籍,靡有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原任人員死亡或離職而留的職位。
傳與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與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傳指的是與人類先天傳基因有關的生物機體之生理因素;而環境則指與人類後天教養有關的外在因素。環境又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在所有的社會環境中,教育也是一種環境因素,不過不同於一般的環境,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地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環境因素。在教育史上以「傳與環境孰為重要」的爭論,一直未休。傳決定論者認為傳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及學習過程的決定性因素,而環境決定論者則以為環境條件是兒童心理發展及學習過程的決定性因素,只要適度改變環境,人類本性應可加以改變。「教育萬能說」即可視為環境決定論的一種。
  希臘時代的伯拉圖(Plato, 42...
天不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悼亡輓詞,原為魯哀公弔孔子之辭。語本《左傳.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一老。』」後用在天子哀大臣的輓詞。《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不憖,梁岳頹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臨死前所頒布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察納雅言,深追先帝詔。」《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詔,遞與孔明而歎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絕世間的俗事。《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非夫世翫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生前尚未完成、實現的願望。如:「他決定行醫濟世,以完成父親的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所留下來的作品。如:「他的作經媒體大肆報導後,立刻轟動文壇。」
終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生都感到悔恨與惋惜。如:「沒見到父親最後的一面,是他終身憾的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