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734 ms
共 17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類化原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的心理學家周德(C.H. Judd)對學習遷移,提出類化原則論。強調在經驗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才是造成以後學習遷移的主要原因。桑代克(E.L. Thorndike)曾提出同元素論(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認為新舊兩種學習情境必須有共同的元素存在才有學習遷移的可能;而周德則認為學習時應對整個情境了解,並且在舊學習中學到原理原則才會產生學習遷移。同元素論是持分析的看法,而類化原則論則強調整體的關係。
在一九○八年時,周德曾以實驗法驗證他的理論。他以小學高年級男生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A和B兩組。其中對A組學生教以光線經水面折射的原理,B組則為控制組。起... |
教育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人類學(educational anthropology)教育學是在解決教育現象與其所衍生的教育問題,人類學則是在探討人類行為、風俗習慣、價值信念與社會結構。對於人類學重視完整人格的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亦重視有價值的教育。因此,教育學與人...
|
另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流之外,與眾不同的類別。如:「另類思考」、「另類表演」。
|
類化的他人(概括化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德(G.H. Mead, 1863~1931)認為每一個人的自我是由社會經驗之中逐漸發展而成的。自我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個人的自我由特定他人或團體對自己的特殊態度所形成,譬如兒童從父母的期望、眼神或言語,想像自己即是父母所期望或描述的自我;此一時期的父母或特定的他人、團體等,均是個人成長歷程中的參照團體。自我發展的第二階段,個人的自我不僅是由父母、其他特定他人或團體的期望或態度所形成,而且是由個人所綜合歸納的周遭社會的共同價值、信念與態度,亦即所謂類化的他人或概括化他人所形成。
米德認為給予個人自我統一感的組織化社區或社會團體,均可稱為是類化他人;類化他人的態度即是整個社區... |
Anderson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derson分類法(Anderson’s classification)目錄1 前言2 知識類別2.1 陳述性知識2.2 程序性知識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在許多學者的分類法中,都點出知識的層級特性,並且彼此層級之間具有連結性,因此為在學習知識後,再將學得之成果加以分類內化,但對於Anderso...
|
類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韻學上指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有重脣、輕脣或舌頭、舌上的不同,稱為「類隔切」。切語上字與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後世演變成不同的聲類,因而造成切語不合的現象,即稱為「類隔」。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古人製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讀重脣,後儒不識古音,謂之類隔,非古人意也。」
|
歸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同性質的事物歸於一類,方便管理。
|
類比錄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的錄音無論是唱片上音訊的錄製或是錄音帶的錄音,均是以類比(Analog)的方式代表音頻的高低與音訊的強弱,即稱為類比錄音。在1970年代以前,類比錄音一直是錄音技術的主流。直至1977年,雷射唱片(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問世,採用數位(Digital)方式錄音,自此錄音媒體漸由類比錄音進入了數位錄音(Digital Recording)的時代。而漸次發展出使用如同錄放影機旋轉式磁頭(Rotary Head)的R-DAT,以及使用固定式磁頭(Stationary Head)的S-DAT二種數位錄音帶系統。此外,近年來又推出一種與現今類比卡帶相容(做放音用)...
|
〔杜威十進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十進分類法〕,簡稱〔杜威分類法〕,乃美國圖書館先驅杜威(Melvil Dewey, 1851-1931)所首創。該分類法第1版於1876年發表時,題為[A Classification and Subject Index for Cataloging and Arranging the Books and Pamphlets of a Library],全文僅44頁,主表僅有10大類及1000小類(000-999),最後為一主題索引,自第2版(1885)開始,正式定名為[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此後每數年修改一次,第2版至第13版的修訂工作,均由杜...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