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發展型態中之一種。最初的狀態是所謂的「保留地」(the reserved space),不過也不盡然如此,例如:古代希臘詩人荷馬所稱的「蹈場地」(dance place)是打穀用的灼熱磚地,因為那是唯一堅硬、乾淨及平整的地方。特別是在多雨的北方國家,競技場是由各式的屋頂所覆蓋的。教會的儀式活動也需要有遮蔽處;如果是運動比賽開幕,它也必須是堅固的;可惜的是板球比賽並沒有趕上這個時代,只有拳擊比賽還使用過有遮棚的場地。接著而來的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使用木製的圍籬及用在畜欄、賽馬場、馬戲場的繩製圍籬;但石頭防護牆在公眾儀式之前就被使用了。希臘的劇場是以木頭建構,通常很技巧地選在丘陵側面,因為可以...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雙人蘆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苗族傳統民間男子表演性蹈。流傳於貴州省丹寨、雷山、三都、榕江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是專門在年節、喜慶集會上,由技藝高超的青年男子表演的項目,也可作為競技蹈參加比賽。屆時由二至四名手持蘆笙男子邊吹奏蘆笙邊進行蹈。主要動作為:〈走矮步〉、〈蹲踢步〉、〈蹲跳步〉、〈豎蜻蜓〉、〈倒地旋轉〉、〈翻滾〉,以及模擬山雀、錦雞、水牛等飛禽走獸姿態和勞動生活中,數以百計的動態。蹈節奏歡快、多變,技巧性極強。者可同,也可對蹈過程中蘆笙樂曲不得間斷。蹈者均戴錦雞翎製成的冠帽,著苗族彩繡服裝。一般沒有其它樂器伴奏。
荷他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是一種雙人。亞拉岡(Aragon)(為西班牙早期一王國)人稱其為亞拉岡專有的蹈,但亦承認是從安大露西亞(Andalusia)傳過來的。在西班牙及附近地區都知道這個。對於這個的來源,頗有爭議。一般言之,是從安大露西亞的《方當戈》(Fandango)演化而來。此在亞拉岡和瓦倫西亞(Valencia)兩地,非常流行。表演時,由一對對的者相對而立,女者只隨男者的步而,而男者則可從四十種步中選擇其步。蹈用3/4或3/8節拍。者穿繩子作鞋底的鞋子,兩個伴相對移動,作為蹈的開始,然後可以採取任何種步。蹈中可暫時中止,由人唱歌,者可以藉此休息一下。在以吉他或風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農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荷蘭傳統的農民,此常在市集(Kermesse)表演,或是年度重要節慶時系列表演活動之一。此形式遵行《方當戈》(Fandango),極可能帶有西班牙入侵文化之影響。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蹈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為神經系統病變造成患者顏面、肢體的肌肉不由自主的運動,多由遺傳或鏈球菌感染而病發,嚴重者常影響病患日常行動及智力發育。
六代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譜名。六代小譜,是朱載堉根據周代六小譜所編成的譜,可說是後代揣摩前人的智慧而作的譜,記載於《樂律全書》中。朱載堉認為六小無異於六大,其區別在於者的年紀、人數及規模;但此種說法,根據史料的分析,並不被其他史學家所接受。由於朱載堉提出此一說法,亦根據這種觀點編制六小,所以六小的內容包括《帗》、《旌》、《武》、《皇》、《羽》、《人》。朱載堉在譜中記載節奏與蹈動作圖,並為文介紹道具的使用、姿的含義以及各之歷史;此譜之文字明顯易懂,據說按照譜的解釋可以將整首蹈連接。
朱載堉《樂律全書》。
慶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又名《慶隆之》。清朝(1644∼1911)宴樂隊之一。初名《蟒式》,於乾隆八年(1743)更名為《慶隆》。凡殿廷朝會、宮中慶賀宴饗、筵宴蒙古王等皆用之。伴奏樂器有:箏一、奚琴一、琵琶三、三絃三、節十六、拍十六。
《清史稿.樂一,樂八》。
首席女者;芭蕾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指芭蕾團內的首席女者,或是領銜演出的傑出芭蕾女者。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
香港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屬於香港芭蕾學院之蹈團,成立於1979年三月,是香港第一個專業芭蕾團,現有二十四名團員。與它同期成立的是香港第一間為訓練專業芭蕾者而設計的香港芭蕾學院,接著香港演藝學院亦於1984年成立。團成立時僅有五名團員。為求達到目標,蹈團決意聘請外國著名藝術家及編家,藉其經驗和能力來提高團的職業水準。1980年聘請慧雲.羅蓮(V. Lorrayne)擔任客席者,以提高團員與傑出專業者的合作及砌磋,使觀眾亦能欣賞更精緻的芭蕾。此為該團一直沿用至今的政策。1981年「英國皇家芭蕾團」的駐團編家大衛.賓利、哈利.希方及寶娜.軒頓一同應邀出任團的客席藝術總監;1982年積奇.加...
第香港十二、三屆亞洲藝術節專刊1988、1989年。
伴遊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名。此名取自美國方中的伴遊,英文簡稱為P.P.。伴朝相同方向,男左女右並肩站立,雙手在體前相牽,右手牽右手,左手牽左手,男右手在女左手之上,牽手在胸腰之間,與身體保持適當距離。社交的伴遊姿,歸於半開式姿,不同於土風。至於反伴遊姿,則伴男右女左站立,其餘均同。
張慶三編著《土風世界 》民國五十九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