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蹈。為夏威夷的民族。參見「呼拉」條。
火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埃及的赫利歐柏利斯(Heliopolis)春祭時的一種儀式蹈,有些類似拜爾庭的火(Fire of Baaltinne)。陸辛恩(Lucian)描述在他那個時代此祭的盛況:「最重要的祭於初春舉行,有人稱之為火祭(The Pyre)或燈(The Lamp)。祭如此進行:當地人砍下一些小樹,堆放在神殿廣場,將祭儀所要用的活牛羊綑綁在小樹堆,外加金銀裝飾,待一切就緒,即將眾神像環置於樹堆上,由下點火,隨即烈焰衝天。當舉行此神聖的祭時,有遠自敘利亞及鄰近地區的人們,攜帶著她們所膜拜的眾神像赴此盛會。」此祭可分為三部曲:開始為冗長緩慢之,此時也正進行著準備工作;繼續為肅穆的繞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法朗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普洛凡斯(Provence)地區的一種鏈,男女者手牽手,於節慶時沿街而。其形式類似英國赫斯頓(Helston)的《花之》(Furry Dance)。此本源於古希臘之群(Choros)及克里特之《傑拉諾斯》(Geranos)。跳時由領者依阿拉伯姿及蛇形姿帶領著大家跳,以風笛及鼓樂伴奏,音樂為活潑的6/8拍子。此有三種重要形,蛇形(L´Escargot)、橋形和迷宮形式。步由領者決定,有le pa Niçois(即一腳交叉在另一腳的膝高處,先前交叉,再後交叉);有le pas Arlésien(即一腳交叉另一腳前,以趾觸地)。當地甚至組成法朗多協會以促進此之...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索非亞國家歌劇院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創立於1927年,是由當時在柏林學歸國的「保加利亞芭蕾團」首席編家與藝術指導的阿那塔斯.佩托羅夫(Anastas Petrov)所設立的。並擔任藝術指導至1961年。創團首演碼為《柯比莉亞》,藉著《柯比莉亞》的演出,佩托羅夫終於奠定古典芭蕾在保加利亞的地位。1961-1973年由阿柏拉契夫(G. Abrachev)繼任該團藝術指導。與團合作過的有世界知名編家拉夫羅斯基(L. Lavrosvsky)、李法(S. Lifar)、丹洛夫斯基(O. Danovschi)、格里哥洛維奇(J. Grigorovich)、戴克(P. Van Dike)、葉夫曼(B. Eifman)、尼梅傑...
團提供與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戈蒂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的法國宮廷,可稱是《方》(Quadrille)的前身。早期由四對者站成方形,由一、三對先跳;二、四對後跳,各組跳出不同形(figures)。後來,亦有依循大環形起的情形,接著有各形之變化。早期跳無樂器伴奏;而以老歌曲取代:如「Ma commere, quand je danse, Mon cotillon va-t-il bien?」十九世紀時此傳至英、德等國,演變成更多花樣。一般而言《戈蒂雍》的特色是:此必有一對重要的領者(稱gentleman conductor and his lady」),這一對者除了起外,也負責所有後續的形來配合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An American Ballroom Companion: Dance Instruction Manua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譜符號。拉邦譜使用一小方塊代表台特定區位,在方塊內塗上陰影可標示出台區位,上台即是在四方塊的下方塗上陰影(如)。
Ann Hutchinson《Labanotation: The System of Analyzing and Recording Movement》1977.
幽靈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英國藍貝爾團(Rambert Dance Company)的編家克里斯多福.布魯斯(Christopher Bruce)1981年的作品。作品的緣由,是布魯斯感慨中南美洲的無辜民眾,屢屢被領導者之間的奪權而拖累,於是編排這支融合民間與現代的作品,希望世人能重視這個悲劇。創作至今,相當受喜愛,也因此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Selma Jeanne Cohe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發展型態中之一種。最初的狀態是所謂的「保留地」(the reserved space),不過也不盡然如此,例如:古代希臘詩人荷馬所稱的「蹈場地」(dance place)是打穀用的灼熱磚地,因為那是唯一堅硬、乾淨及平整的地方。特別是在多雨的北方國家,競技場是由各式的屋頂所覆蓋的。教會的儀式活動也需要有遮蔽處;如果是運動比賽開幕,它也必須是堅固的;可惜的是板球比賽並沒有趕上這個時代,只有拳擊比賽還使用過有遮棚的場地。接著而來的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使用木製的圍籬及用在畜欄、賽馬場、馬戲場的繩製圍籬;但石頭防護牆在公眾儀式之前就被使用了。希臘的劇場是以木頭建構,通常很技巧地選在丘陵側面,因為可以...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雙人蘆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苗族傳統民間男子表演性蹈。流傳於貴州省丹寨、雷山、三都、榕江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是專門在年節、喜慶集會上,由技藝高超的青年男子表演的項目,也可作為競技蹈參加比賽。屆時由二至四名手持蘆笙男子邊吹奏蘆笙邊進行蹈。主要動作為:〈走矮步〉、〈蹲踢步〉、〈蹲跳步〉、〈豎蜻蜓〉、〈倒地旋轉〉、〈翻滾〉,以及模擬山雀、錦雞、水牛等飛禽走獸姿態和勞動生活中,數以百計的動態。蹈節奏歡快、多變,技巧性極強。者可同,也可對蹈過程中蘆笙樂曲不得間斷。蹈者均戴錦雞翎製成的冠帽,著苗族彩繡服裝。一般沒有其它樂器伴奏。
蝴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錫伯族民間蹈。流傳於新疆的伊犁、塔城等錫伯族聚居區。蝴蝶在錫伯族青年心目中,是美好與自由的象徵。該通過模擬蝴蝶的自由飛翔等形態,體現他們對自由戀愛、美滿婚姻的嚮往與追求。蹈是由女子單人或男女雙人的形式表演。以錫伯族特有的〈彈踢踏步〉為基礎,按固定傳統的專用曲調「蝴蝶曲」的節奏快慢變化,用鞋跟彈磕地面,發出清脆、變化豐富的踢踏聲,兩膝或屈或伸變化自如的運用,充份體現出剛柔相濟的動作特點。蹈形象生動,歡快熱烈。主要動作有〈彈指〉、〈彈腕〉、〈快速旋轉〉等。節奏為2/4拍,由該民族彈撥樂器東不爾伴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