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烏托邦主義在通俗用法中經常用來描繪想像的、理想的社會,而有時也被作為一帶有輕蔑意涵的字眼,意味著不合現實或空想的思維,而被視為一種不切實際、無法達成的目標。思想家所指的烏托邦柏拉圖(Platon)的《理想國》(Republic)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此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形式,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在其著述中將烏托邦描繪為一個理性之共和國,在其內財產為所有人共有,而遇戰爭時則以雇用鄰近好戰國家之傭兵,非自己之公...
海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銜接,呼應中小學海洋基本知能,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B.教材編選應合本議題課程目標,以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C.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為本位,涵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能力,並兼顧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D.教材內容之文字、圖片、資料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F.教材編選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力求生動活潑,著重體驗與實踐,並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俾能學以致用。G.教材編選應顧及各個年齡的階梯遞進的...
皋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武將的座席。明.劉基〈賣柑者言〉:「佩虎,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標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標誌、號。如:「正字標記」。
班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常規」,可說是學生在班級日常生活中講求秩序、依循一定步驟的行為之紀律,以維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流暢,且此行為紀律必須合教師或學校的期望。在國外,亦有學者對班規下定義者,如:1. Evertson:教師行為的一般標準或期望(general standard or expectation for classroom behavior)。其包括教師接受的、認可的、應許的及期望的教師行為和教師不認可的、不允許的、禁止的教室行為。2. Cangelosi:班規是指教師認可的行為和禁止的行為,最好是以正面行為來敘述,因為班...
探問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技術可使用的狀況下,才使用探問技術諮商員須注意不可讓話題轉至不重要的主題上諮商員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合諮商目標,以及與當事人的問題有關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探問技術英文關鍵字:Asking questions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諮商技術,2001年初版,頁173-180。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註2牛格正/著。諮商原理與技術,1996年初版,頁194-19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人,所以世稱「桐城派」。2. 自述學術文章的理想說:「學行繼程 朱之後,文章介韓 歐之間。」(汪兆望溪全集序引)3. 為文力求雅潔,倡議「文道合一」,即所謂「古文義法」。義,即所謂『言有物』;法,即所謂『言有序』。4. 方苞作古文的限制條例:一、不可入語錄中語;二、不可入魏 晉 六朝人藻麗俳語;三、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四、不可入詩歌中雋語;五、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這些規則成了桐城派「古文義法」的法則,也是方苞本人散文創作上的特色。 著作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辯》、《周官析疑》、《考工記析疑》、 《儀禮析疑》、《喪...
梵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院靜養,最後在西元1890年,以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藝術風格梵谷27歲才開始學畫,他的畫作不合學院派所定義的「美」,一生僅賣出一幅畫,靠著弟弟的接濟度日,經濟、生活、身體(癲癇)的折磨,使得梵谷特別關懷勞工階層、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地揮灑在畫布上,因此心境上的變異導致表現技法有所不同,如:看似混亂的捲曲、迴旋筆觸、較短的筆觸、短促平行的筆觸 [註一]、如木刻般粗獷的輪廓線等,並以色彩暗示他的情緒。 重要作品<自畫像>、<星月夜>、<鳶尾花>、<午睡>、<橄欖樹>、<紅葡萄園>、<黃屋>、<麥田...
分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攤付。如:「這次修理大樓各項公共設施,每一住戶平均分攤兩千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元素。號為Cd。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富延展性,常以硫化物的形態雜於鋅礦中。具有毒性,人體長久吸收會引起慢性中毒,損害腎臟和骨骼神經。可供金屬工業使用,或製造保險絲、蓄電池、顏料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