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然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出使貴國,威后您卻先問收成和百姓,然後才問大王好不好,豈非尊卑顛倒了嗎?」趙威后就回答說︰「你說的不對。如果沒有好的收成,那百姓怎麼能過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哪裡來的國君?難道你要我捨本問末嗎?」此處《戰國策》原文就用了「無恙」,可見「無恙」一語通行甚早。後來演變成「安然無恙」這個成語,用來表示平安沒有疾病、禍患等事故。
科層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中的任何決定應基於理性,待人處事一切應依法行政,不得感情用事、參雜個人喜好,應秉持著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以達公平合理。6.薪資制度(salary system):組織中除部分半薪制(part time)的員工外,其餘多數為全時工作並靠薪資過日的人員。組織中也常利用薪資升降,來評鑑個人工作表現的優劣。 科層結構中的權威型態演進依歷史的演進,領導者的權威可分為列三個階段: 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此種權威來自成員對傳統制度與傳統觀念的信仰,多半因血統與世襲制度而產生,此種權威被蕤是神聖...
若無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分說,把廠裡的人不拘上下大小,抓起便打。有些乖巧的,卻只顧儘量搶米,把一廠的米搶的淨盡。魏實甫見勢不對,忙乘間走了,待奔入城去告救。到得胡家,便著管家入去通報,不一時雪巖出來,實甫搶先謝罪,並把剛才索米滋事的一番情節回明了。雪巖1>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縣裡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2>其事。 〔注解〕 (1) 雪巖:胡光墉(西元1823∼1885),字雪巖,清浙江仁和人。幼貧苦,輾轉入浙江巡撫王有齡幕,為理糧事。同治初以獻所儲糧穀作軍餉,受左宗棠賞識,擔任總理糧臺。得其支持,貿易日益發達,遂富甲天下。左宗棠西征,胡為之盡力籌措軍餉,借中外款項達一千二百餘萬兩,購運西洋...
逢場作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有小師行腳迴,於師前畫個圓相,就上禮拜了,立,師云:「汝莫欲作佛否?」云:「某甲不解捏目。」師云:「吾不如汝。」小師不對。鄧隱峰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判斷力,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取得教訓。9. 極端自我中心,不惜剝奪他人權利以滿足私慾,不顧他人感受,更不對他人有所回報。10. 情緒冷漠而變化少,不像常人般受外因感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情。11. 缺乏領悟能力,不能見賢思齊。12. 不關心他人,卻強烈需求他人的專注與支持。13. 常在幻想狀態下對他人表現惡作劇行為。14. 沒有顯著的自殺傾向。15. 在兩性關係中,以自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16. 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病程個案年齡至少要到十八歲才會獲得診斷,但大部分患...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昭公元年》載,春秋時期,鄭國是個小國,想和大國楚國保持良好關係,於是鄭國大夫公孫段便將女兒許配給楚國公子圍。但楚國其實想利用這個機會進入鄭國首都,把鄭國滅掉,所以當天公子圍率領一大隊楚國士兵前往。鄭國大夫子產覺得情況不對,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國進城,子羽說:「我們的城池太小了,容不下那麼多人,就在城外舉行婚禮吧!」但楚人以為如此不合禮法,堅持要進城。子羽只好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國家狹小並不是罪過,但若依賴大國而一點防範之心都沒有,那就是罪過了。我們本來希望聯姻後,可以靠大國的力量安定自己,你們恐怕只是包藏禍心,前來算計我們吧!」楚人知道他們的詭計早被看穿,只好放棄原有的計畫,但為了保持...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平心靜氣反義:大發雷霆,心浮氣躁,怒不可遏,氣急敗壞,意氣用事,暴跳如雷辨似: 「心平氣和」及「平心靜氣」都有心情平靜的意思。 「心平氣和」側重於態度溫和;「平心靜氣」側重於態度冷靜。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辨似例句 ○ ㄨ 林老師在課堂上總是~的,從不對學生亂發脾氣。 ㄨ ○ 他~地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毫無驚慌失措的樣子。
一隅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舉一反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我教導學生時,他如果不對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時,我是不會去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某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
冒天下之大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韙,是。全句比喻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不對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韙」。
超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失意的樣子。《莊子.徐无鬼》:「徐无鬼曰:『……我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武候超然不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