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失良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白失掉好機會。如:「他個性優柔寡斷,遇事猶豫不決,往往坐失良機。」
知者不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慧的人能深入了解,凡事不會疑惑不決。語出《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就漸漸斷了音訊。乾隆七年,高八因為他兒子品行不端,託病辭婚,願把以前的婚約當作戲言。袁枚之父還猶豫不決,但素文執意不可,拿著訂婚的金鎖,哭泣不吃飯。袁枚之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也跟著哭泣不吃飯。當袁家把素文的心意轉達給高家時,高家人都很高興,認為得到一位貞婦。高八去世後,他的姪子繼祖來袁家說:[素文的未婚夫並非有病,只是沒有人性,叔叔曾用杖打的昏死過去,後來又甦醒,叔叔怕這門親事害了素文,豈不成為以怨報德?所以託言辭婚,希望素文賢妹不要自討苦吃。]素文竟充耳不聞,還是嫁給了高氏子。 著作:《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冘豫:遲疑不決。《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武復數白誅曹節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發。」《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六年》:「囂復多設疑故,事久冘豫不決。」也作「猶豫」。
斷章取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詩經.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傳》中屢見不鮮,所以盧蒲癸才會有「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說辭。後來「斷章取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專指截取《詩經》的前身當時稱為《詩》的詩集中某詩的部分以為己用,而不顧原詩的本意。今則多用來泛指截取詩...
右盼左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妖》:「卻說郭璞先生,行到山麓之下,前觀後察,左顧右盼,遂將羅經下針,審了方向。」或指顧慮太多,猶豫不決的樣子,如明.李贄《焚書.卷五.讀史.孔明為後主寫申韓管子六韜》:「以故瞻前慮後,左顧右盼。自己既無一定之學術,他日又安有必成之事功耶?」
躊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不決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更若躊躕不言,杵滅微塵粉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正為著衛朝奉一事躊躕,默然自語道:『有計了!有計了!』」
優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因循不決。如:「優柔寡斷」。《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昔漢武帝行岱禮,優柔者數年,臣愚願加詳慮。」
兩端首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他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呢?」後來「首鼠兩端」被用來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
顧後瞻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採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