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12 ms
共 9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年3月3日出版。<註2>高中基礎物理全,鄭呈因,高雄新莊高中編。<註3>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民84。
|
蕭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主任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作品詩集:《緣無緣》《雲邊書》《凝神》《悲涼》《皈依風皈依松》《蕭蕭世紀詩選》散文集:《太陽神的女兒》:1984年10月15日出版,或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內容為蕭蕭在景美女中教書時和學生互動的生活趣事。《來時路》《與白雲同心》《稻香路》《忘憂草》《47歲的蘇東坡,47歲的我》《禪與心的對話》《心中昇起一輪明月》《詩人的幽默策略》《詩話禪》《父王‧扁擔‧來時路》《暖暖穴壺詩》《放一座山在心中》《老子的樂活哲學》新詩賞析教學類:《現代詩入門》《青少年詩話》《現代詩創作演練》《現代詩遊戲》《中...
|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特的哲學觀赫爾巴特受教於費希德,但未受費希德理想主義之影響,其哲學思想偏向「唯實主義」。背景是18世紀啟蒙運動,產生孔德的實證主義,從法國傳至德國,此種思想重視經驗,並以實用的價值說為主,加上科學工藝知識之發達,這也影響了赫爾巴特的哲學觀。 赫爾巴特的教育觀赫爾巴特的教育觀,主要受到倫理學及心理學的影響以下說明之:教育目標:個人品格發展,培養社會性的道德,使之用之於社會,並涵養多方面的興趣(博雅教育),並慢慢「知你自己」,以激發學生心裡的統覺機能,形成一個「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
|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現象學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的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彙集到“回到事物...
|
質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tt)著,常惠雲譯,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大和圖書報股份有限公司經銷,2001。註2: 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民84。
|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益論是一套統攝全面的倫理學,它不僅指示個人行為的分際,也指引整個社會的道德行為。由於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一般大眾生活在貧困和不幸之中,而只有少數有錢人生活窮奢極侈且養尊處優。當時的效益論者如彌爾(J.S. Mill)極欲改善這種情況。效益論雖然和義務論那樣冷峻僵硬,他對實際情況比較有彈性,而且有可能變通。效益論對於解決實際的問題,甚至對於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是在道德事務上,效益論也有它的限制和缺失,譬如犧牲一名無辜者的性命,來拯救一百個人的性命,我們是否能夠同意?如果根據效益論的原則,...
|
權變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自己不失時機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或把自己放到一個適應自己的環境中。 *(一) 緣起:權變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經驗主義學派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是西方組織管理學中以具體情況及具體對策的應變思想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管理理論。 *(二) 什麼是權變理論權變理論認為,每個組織的內在要素和外在環境條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動中不存在適用於任何情景的原則和方法,即:在管理實踐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發展變化隨機應變,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普適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關鍵在於對組織內外狀況的充分瞭解和...
|
永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s、Mortimer Adler、Allan Bloom等。許多美國殖民與後殖民時期的教育到十九世紀末期被永恆主義的思想所主導。(Allan C.Ornstein,2004)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注重心靈之陶冶與訓練,認為人天生具有認知的能力,不僅與其他動物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在種類上亦截然不同,而且唯有人類才擁有高超的智性。由於人類天賦地具有智慧,故能區分善惡,辨別美醜;又由於人有智慧,故有自由,可作善惡之選擇。教育應發展人的理性,藉著智能的訓練以了解宇宙的真理,強調教育的功能在任何時代與社會也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使人...
|
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漫長的歷史。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透過無數的科學家努力,人們逐漸認識到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件事。 發明人<註1>富蘭克林是位卓越的科學家,他為了研究電學,曾經付出過很多努力,發生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館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這引起了富蘭克林極大的興趣,他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的吸引住了。隨後,他開始了自己一系列的電學試驗。1752年的夏天,富蘭克林在美國費城...
|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19世紀社會學由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創立以來,由於採取的研究觀點不同,逐漸發展成三大傳統,如下所述:目錄1 一、實證社會學(positivistic sociology)2 二、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3 三、詮釋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一、實證社會學(positivistic sociology)起源:源自社會學創始者孔德,其後英國的史賓賽和法國的涂爾幹承襲此傳統,至二十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