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高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續孽海花》第四○回:「龔師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張,自然力量不小。」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結果必然失敗。語本《荀子.議兵》。[例]假如以我們現在的力量去對抗他,不正是以卵擊石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力量、智慧。通「材」。《詩經.魯頌.駉》:「思無期,思馬斯才。」漢.王充《論衡.實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
養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精神,積蓄力量。[例]他這幾年來養精蓄銳,勤加練習,期望在這次比賽中能擊倒對手。
棉薄之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微小、薄弱的力量。如:「我只是盡一點棉薄之力,何足掛齒。」清.曾國荃〈復惲中丞〉:「前接富將軍書,已奏請派兵來此會剿,廷寄復命蘇師合攻。弟棉薄之力,得藉各大軍佽助,何快如之。」也作「綿薄之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權勢,能壓服別人的力量。如:「發威」、「示威」。《商君書.去彊》:「刑生力,力生彊,彊生威。」《隋書.卷七○.李密傳》:「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宋.蘇軾〈三槐堂銘.序〉:「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指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袁宏道〈管寧初書〉:「用刀不折,遊刃有餘,力量氣魄,件件過人。」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驗或觀念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防禦方式。此概念來自精神分析理論中關於人類思想中存在多種力量進行互相對抗、鬥爭的假說。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轉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分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轉也可能帶來心理疾病。目錄1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2 分類2.1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2.2 按行為性質分類3 參考文獻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防禦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繫「仁」的標準,君子是可以犧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仁」用「義」來解釋,「義」就是公益,往往和個人私利是衝突的。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當「義」和「利」不可兼得的時候,為了公益,是要「捨生取義」的。性命雖是個人最大的私利,但是為了社會國家的利益,必要時可以犧牲。這正和「殺身成仁」的精神一樣,也正是傳統儒家的堅持的修身原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