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初,權1>謂蒙2>及蔣欽3>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
杳如黃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述異傳》舊題為任昉所撰,共二卷,內容駁雜,以神仙志怪之事為主。在書中有一則小故事,敘述有個叫做荀瓌的人,有天他在黃鵠樓上休憩時,看到西南邊的天空中有什麼東西漸漸飛來,等到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個駕著鶴的仙人。仙人到了樓中,荀瓌立刻請他把酒言歡,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後來仙人再度跨鶴騰空,消失在遠方。到了唐代,詩人崔顥做了一首〈黃鶴樓〉詩:「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描述當年乘著黃鶴而去的仙人,再也沒有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填入空缺的職位、名次等。如:「候補」、「遞補」。《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老殘遊記》第三回:「玉佐臣要補曹州府了。」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者,指占候卜筮的人。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日者列傳〉,是楚人司馬季主的傳記。司馬季主,精通《易》理,擅長黃老之術,在長安東市替人占卜為生。這天,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兩人剛好都輪到放假,於是聚在一起討論大《易》和先王聖人的道術。賈誼說他曾經聽說,古代的聖人如果不在朝廷當官,就一定置身於醫生或卜者的行列,他想去找卜者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兩人來到市集,在占卜的店鋪中遇到閒坐的司馬季主。席中,司馬季主講述天地自然運行規則,和陰陽吉凶的緣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這使得他們感到十分驚異,曉得是遇見高人,連忙把帽子戴正,繫好帽帶,並整理衣襟,端正地坐好,然後才開始發問。後來「正襟危坐」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莊...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雷聲傳入耳朵那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例]提起陳博士大名,真是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滿城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韋應物〈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詩:「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後來多用來形容深秋或晚春時到處颳風下雨之景色。宋.范成大〈春晚〉詩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滿城風雨怕黃昏。」今則多借指事情一經傳出,流言四起,到處議論紛紛。如:「這件醜聞已鬧得滿城風雨,不知該如何收拾?」
聽天由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天由命」原作「聽天任命」。孔臧是西漢魯人,孔子十一代孫。西漢文帝時,孔臧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歷位九卿。西漢初年,各家學說不一,對儒家思想解釋不同。孔臧對此極為不滿,因此上書皇帝,乞為太常博士,以為紀綱古訓,使後人治學時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賦二十四篇。在〈鴞賦〉之中,孔臧藉著屋頂上聚集了不祥的飛鴞,來辨明吉凶禍福之理。他認為禍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沒有常規可循,乃是按照每個人的行為,而得到相對的報應;與其汲汲於趨吉避凶的迷信,不如聽憑天意,自然發展,而一個人只要能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居仁行義,又何必憂慮上天會降下災禍?後來「聽天由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任憑天意及命運而自然發...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弦易轍」係由「改弦」及「易轍」二語詞組合而成。 「改弦」是出自《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所錄的〈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以此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所可完成,後引申以指傑出人才的造就晚於常人。語出《老子.第四十一章》。[例]他年過五十才獲得博士學位,可說是大器晚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