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計算物體數量的器具。如斗、斛等。《廣韻.去聲.漾韻》:「量,合、斗、斛。」《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坎水陽德,從悲天憫人上起的,所以成了個既濟之象;兌水陰德,從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個革象。」清.顏元《存學編.卷三.性理評》:「司國柄者不可廢崇儒重道之典,而悲天憫人,儒者宜存返己自罪之心。」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蹈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境,稱它四面八方都有寬大的窗戶,所以室內光線十分充足,潔淨明亮得直逼仙境。因為八面都透光,所以稱作「八面玲瓏」,後來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謹慎。如:「安土重遷」。《荀子.議兵》:「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您,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與廉節。今天若接受楚國這個貴重的禮物,那麼其他您尚未造訪的國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勸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孟嘗君聽了覺得有道理,立即接受他的建議。  公孫戍於是快步離去,但是還沒出門就被叫回來。孟嘗君問他:「你要我別收這份禮的建議是很好,但是你為什麼走路時把腳抬得那麼高?樣子顯得那麼神氣?」公孫戍說:「因為我有三件喜事,還外加一支寶劍。」孟嘗君問他說的是什麼,他說:「您有門下食客好幾百人,都沒人敢進諫,只有我敢,這是一喜;再者,我的諫言又獲得採納,這是二喜;進諫後可使您免於過錯,這是三喜。此外,登徒不願護送象床,他允諾:我如果幫了他的忙,便送我寶劍一把作為答謝。」孟嘗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