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樂天知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繫辭〕中有「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指凡事皆有定數,不可強求,若能通達自然之理,樂於順應天道而行,知性命之始終,貧富窮達,一切聽其自然,安分守己,不求聞達,無欲無求,心中坦然,自然沒有憂愁。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也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東漢荀悅在〔申鑒‧卷五〕中加以詮釋說:「君子以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 荀悅在〔申鑒‧卷四〕中就說過君子樂天知命,故不為己而憂,但君子仍應為天下事而憂。文字是:「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君子與小人的分野,在於君子公於四海,小人私於一己。君子最期望的是太平盛世... |
曲肱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肱,彎著胳膊當枕頭。曲肱之樂比喻安於窮困的生活。語本《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也作「曲肱而枕」。
|
樂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規律振動有明顯泛音列規則,所產生具有固定音高的音,通常是悅耳的聲音。為英語musical sound的意譯。
|
俱樂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達到某些特殊目的,如社交、休閒活動和娛樂等,而組織的社會團體及其使用場所。由英語club翻譯得名。會員的資格限制各異,並需定期繳交費用。如聯勤俱樂部。
|
伯樂相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擅長選拔人才。伯樂,春秋時代古人,引伸為選才者。馬,引伸為被選者。
|
安和樂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平和、康樂富庶。如:「營造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應是從政者責無旁貸的志業。」
|
靡靡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靡,柔弱、委靡不振。靡靡之樂指頹廢、色情、低級趣味的音樂。《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卷三.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音」。
|
百事可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凡事皆有樂趣。宋.蘇軾〈與鞠持正書〉:「文登雖稍遠,百事可樂。島中出一藥,名曰:『石芝』者,香味初嚼茶,久之甚美,聞甚益人!」
|
流行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名。二十世紀由大眾傳播媒體推展,受大眾消費社會所喜愛的音樂。流行音樂最早期發展於十八、十九世紀,以歐美地區為主,這種音樂別於民歌及古典音樂,它沒有地域性和種族特色的界線。它不像古典音樂「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它的曲調簡易短潔、內容雅俗共賞。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中產階級人口遽增,娛樂場所和音樂劇院也隨著增加,一種反應工業城市生活,表達社會及個人感情的音樂應運而生。吉他、手風琴等樂器由工廠大批製造降低成本,並以大眾價格供應市場,也是流行音樂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加上廣播電台、電視及大眾傳播媒體發展,使得流行音樂成為二十世紀家庭娛樂的消費之一。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十八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敘事歌劇(...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國家主義;國民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名。國民樂派是指十九世紀中期在歐洲和俄國地區的一群音樂家,他們為了強調自己國家或種族的文化認同,儘量採用本國的民謠旋律或節奏作為音樂創作的素材及內容。其實使用民謠旋律作為音樂創作的素材在十七、十八世紀時已被很多作曲家採用;但國民樂派的作曲家採用民謠為素材的動機,卻含有一層文化及政治的意識,例如浪漫派後期波蘭音樂家蕭邦(F. Chopin, 1810-1849)所作的波蘭舞曲是有音樂家個人的政治意圖,一直到俄國作曲家葛令卡(M. Glinka, 1804-1857)的歌劇《沙皇的一生》(A Life for Tsar, 1856)推出後,把浪漫派和國民樂派才明顯地劃分出來。《沙皇的一生》...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