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納的競爭性流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bility)和競爭式流動(contest mobility)。前者觀點存在於傳統社會,認為未來的英份子選擇該由現在的英份子認定,只有英份子能視才擇賢,故英團體是固定的,且有早期的淘汰機制篩選英份子加以做特殊的教育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蔬菜。即蕪。漢.揚雄《方言》卷三:「蘴、蕘,蕪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關之東西謂之蕪。」
青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茂盛的樣子。《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也作「」。
國立臺南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輔導處。十六、 民國92年8月,進修學校增設資料處理科。十七、 民國94年8月增設應用外語科及台德英計畫高職班。十八、 目前本校日校加進修學校總計7科63班,教職員工193人,學生將近2300人,歷年畢業校友人數高達4萬6千餘人,堪稱南台灣培育商業基層人才的搖藍。 參考資料http://www.tncvs.tn.edu.tw/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出版社 2002年,簡體字版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2年《琦君書信集》臺灣文學館 2007年小說《姐》(短篇)今日婦女半月刊 1956年,爾雅出版社 1981年《百合羹》(短篇)開明書店 1958年《繕校室八小時》(短篇)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七月的哀傷》(短篇)驚聲文物供應社 1971年《錢塘江畔》(短篇)爾雅出版社 1980年《橘子紅了》(中篇)洪範書店 1991年散文《溪邊瑣語》婦友月刊社 1962年《煙愁》光啟社 1963年,書評書目出版社 1975年,爾雅出版社 1981年《琦君小品》三民書局1966...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
王天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憶說:「……我目睹台灣同胞,被軍警濫捕就地殘殺,就痛心地感覺到,……做一個中國人的悲哀。尤以獲悉校友英被害,更予我難堪。」自1946年接辦日產「高雄信用組合」起,到擔任「高雄區合會儲蓄公司」總經理,「高雄區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一直是高雄商界聞人。1953年,與王隆遜等人組「壽峰詩社」,並任首任會長。1969年,更接辦永達工業專科學校。1994年,以高齡92歲逝世。一生能詩、愛詩,才是他成為高市聞人的主要原因,自稱「愛詩如嗜雅片」,先後出版有《環翠樓吟草》、《環翠樓吟草續集》,平生作詩逾千首。另有《環翠樓文集》出版。他...
筆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法筆畫的稜角、鋒芒。宋.姜夔〈續書譜〉:「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宋.陳思《書苑華.卷一九.書訣.唐太宗筆法訣》:「趯須存其筆鋒得而出,策須仰策而收。」
NCT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個出版物清楚地描述了數學教學的全貌,而且發揚了《課程標準》中良好而重要的數學教育並不只屬於那些英學生,而應屬於「所有的學生」的理念。3.1995年頒布《學校數學評量的標準》(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 - matics ,簡稱《評量標準》)。清楚地指出了評量與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並指出評量在促進改革的關鍵作用。4.2004年頒布最新版《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準》(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學生應達...
柏拉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處在潛在狀態,宛如在夢境一般。學習的作用在於觸動、提示或喚醒知識,使之明白地昭示於靈魂。 教育理念英統治社會---哲學王的培育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P95)……他們從捍衛階級(具勇氣之德,以軍兵為職者)之中獲得甄選之後,接受進一步的精神教育。首先是數學與天文,尤其是幾何學的知識。幾何學的知識能使學生漸離感覺幻像,步步接近真理,培養哲學智慧。到了30歲,再從這些學生之中嚴選「哲人王」的幼苗,施與最後的教育訓練,亦即辯證法知識的傳授,俾使他們能依理性之光直觀善之形相,而成就至高無上的智慧。如此經過5年的辯證法訓練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