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發音3 夾鐘之音4 性質5 驚蟄神6 與「驚蟄」有關的俗諺7 關鍵字8 參考文獻 概說陽曆約在三月(農曆二月),以動物生態命名,意指石縫或土裡的動物昆蟲因春雷而驚醒。經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歷經經年累月、長久的精密推算,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三個節氣為「驚蟄」。 發音在元宵燈謎中有題「蜘蛛爬竹竿」,謎底是「驚蟄」,理由為蜘蛛沿著竹竿事必直走,因此事「走直」,而「驚蟄」的台語發音恰如「走直」的台語發音一樣,因此得題。 夾鐘之音中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時機,給予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興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惡的念頭和罪過發生後,再加以禁止,這時的教育就發揮不了作用,容易顯得格格不入而無法克服問題。過了應該學習的時期才去學習,即使花費相當的努力也難有成就。雜亂的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整個知識的系統性而缺乏條理。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這六項,就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後來「孤陋寡聞」被用來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
四捨五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6827,題目為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因此此時只需看到小數點後第三位,即為3.568,此時在觀察最後一個數字8,了解其為大於5之數字,可進行進位,因此最終的解答即為3.57。(註1) 注意0之取捨上述中分割為4以下5以上,但其實4以下包括0~4,但在四捨五入中,0其實不具有任何意義,表示時即可表示成4.3,而不須表示為4.30,而以五以上的觀點來看,學生可能會認為範圍為5~10,因此當尾數為0時,學生造成誤導而進行進位,此部分老師應特別提醒同學,此時0的特殊性。(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四捨五入英文關鍵字:Ro...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辨似: 「浮光掠影」及「走馬看花」都有觀察粗略,不仔細深入的意思。 「浮光掠影」側重於見識膚淺或印象不深刻;「走馬看花」側重於行動匆忙急速。 浮光掠影 走馬看花 辨似例句 ○ ㄨ ~憶往事,不堪回首話當年。 ㄨ ○ 隨著旅行團出遊,每個景點都只能~,無從仔細欣賞。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 (2) 相狗:觀察品評狗的優劣。相,音ㄒ|ㄤˋ,視。 (3) 假:請、託。 (4)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周期。 (5) 桎:音ㄓˋ,束縛。 (6) 驥驁:皆千里馬名。驁,音ㄠˊ。 (7) 諭:表明,印證。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萍是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水草,葉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鬚根下垂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古人觀察浮萍的漂動,覺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出自於唐代王勃所寫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就是通俗所稱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於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異鄉人。」當然王勃在文章中,說這幾...
唯唯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示順從而不違逆。 (4) 先意承旨:善於揣度心意,奉承他人。見「先意承志」。 (5) 觀貌察色:觀察表情、臉色,以猜測對方心意。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趙翼〈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後〉詩:「人各造車期合轍,君能集腋便成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