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句末,表疑問、反等語氣。多用於文言文中。相當於「嗎」。唐.柳宗元〈連山郡復乳穴記〉:「斯其為政也,而獨非祥也歟?」
出水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荷花,比喻詩文的清新。見「出水芙蓉」條。 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王維》:「唐無李、杜,摩便應首推,昔人謂『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殊未盡厥美,庶幾『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引用。如:「援驗」。晉.郭璞〈爾雅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唐.劉洎〈諫難臣寮上言書〉:「飾辭以析其理,援古以排其議。」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1>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眾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2>之,答曰:「黃卷3>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4>俗吏語耶?」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5>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傑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注...
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1>噉2>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注解〕 (1) 顧長康: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2) 噉:音ㄉㄢˋ,同「啖」,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99~759)字摩,唐太原人。開元進士,玄宗時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為「王右丞」。工詩,善書畫,蘇東坡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畫山水重渲染,為畫家南宗之祖。營別墅於輞川,著有《王右丞集》。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僥倖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三齣:「著城門上盤火速,城外快張榜牘,分付鄉村市鎮著實捱捉,他道是漏網之魚,我視他兀上之肉。」亦比喻驚慌逃離危險的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也作「漏網游魚」、「漏網魚」。
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證悟一切現象之真實性的智力。《維摩所說經.卷中》:「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也稱為「般若」。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 (2) 距違:抗拒違背。 (3) 館人:看守館舍的人。 (4) 其:豈、難道,表示反。 (5) 豐氏之祧:豐氏宗族的始祖廟。豐氏,公孫段之賜姓為豐,故豐氏即指公孫段的宗族。祧,音ㄊ|ㄠ,遠祖廟。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骨架瘦得露出來,根根像木材一樣。形容非常消瘦的樣子。語出敦煌變文《維摩經講經文》。 △「形銷骨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