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十分驚慌害怕。語本敦煌變文《維摩經講經文》。
判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欣賞。唐.南卓《羯鼓錄》:「嘗遇二月初,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也作「排打」。
責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難、難。如:「他受人責難。」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傳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3) 王家破垣:王涯家的破牆。王,指王涯(?∼西元835),字廣津,唐太原人。博學好古,能為文,家書數萬卷。所集前世名書畫,鑿垣納之。唐文宗甘露之變時被殺,人破其家垣牆取之,或剔取其中金玉而棄其書畫。垣,牆。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啟發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備:3.2.2 提示:3.2.3 聯合:3.2.4 總括:3.2.5 應用: 由來源自於蘇格拉底的反法:用反覆問答方式來教導學生,直到學生懂為止。 解釋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解決方式的缺點、改進等,使經驗逐漸擴張,思想更為靈活。 分類 海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 明瞭:由教師提供教材,使學生更能了解學習的內容。 聯合:使學生將學習之內容與生活週遭經驗有所結合,以便作為學習新教材的類化基礎。 系統:使學生了解新教材與日常生活經驗間的關係。 方法: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經由思考而應用在生活上。 戚勒及其學生萊茵...
嗟來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8) 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語氣。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的農具。。 (3) 箕帚:音ㄐ| ㄓㄡˇ,掃除塵土的器具。即畚箕與掃帚。 (4) 誶語:相告、問。誶,音ㄙㄨㄟˋ。 (5) 併倨:並排坐在一起。 (6)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悅。 (7) 稽:計較、責難。
莫須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怕有、也許有。《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後用來比喻誣陷的事情。《聊齋志異.卷四.田七郎》:「殺人莫須有!至辱詈搢紳,則生實為之,無與叔事。」
兩敗俱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于慎行《穀山筆麈》卷五:「近世有一士夫,得人私書,奏而之,兩敗俱傷,為公論所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