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22 ms
共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梳黴桿胞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生孢子堆型,顏色透明至黑色,平滑,薄壁,透明或褐色厚壁,產分生孢子細胞為全出芽型,末端或插入中間,平滑,圓柱狀,分生孢子獨生,似球狀至倒梨形,1-2分隔,無受限於側絲,暗褐色至黑色,20-33.6 × 14.5-20.5微米。
|
大孢球梳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落於CMA培養基培養,生長稀疏,淺黃色。營養菌絲透明,有隔板及假根。孢子囊柄黃色,有隔板,直立,不分枝,有時不規則分枝,長度1 cm或超過,直徑8-14 μm,向上漸細,柄上長出產孢枝。產孢枝在孢子囊柄上稀疏排列,數目很少超過3,無柄,無隔板,圓蓋形,20-28 × 17-26 μm,上半部表面產生許多密集假瓶梗。假瓶梗起先橢圓形後變瓶狀,8-10 × 1.5-2 μm,頂端產生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單一孢子,近透明,長棒狀,30-35 × 3.5-4.5 μm,孢子囊壁在基部鈍,頂端膨大,比孢子尖端多出5.5-7 μm,成熟時孢子頭呈水珠狀。孢囊孢子茅尖狀,24.5-28 × 3-4 μm,長...
|
竹假小尾孢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橢圓形,0.5–2毫米長,0.5毫米寬,中央淺灰色,具有深褐色邊緣,邊緣附近的組織呈紫褐色。上下葉表皆會產孢,多集中於下葉表,呈現明顯的白色散佈狀。無子座。分生孢子梗4–8根聚集成束,無色,光滑,連續狀,4–6×2.5–4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無色,近圓筒狀或圓筒棍棒狀,略筆直至稍彎曲,2–13個隔膜,頂端稍變窄,寬鈍,基部稍為截形,孢子痕未增厚,20–70×3–4.5微米。
|
小孢球梳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落於CMA培養基培養,生長稀疏,淺黃色。營養菌絲透明,壁薄,有隔板及假根。孢子囊柄分散於培養基上,黃色,直立,不規則分枝,長度1 cm或超過,直徑10-17.5 μm,壁厚,平滑,有明顯隔板,數次分枝,向上漸細,末端產生一個產孢枝,一枝孢子囊柄上常產生超過7產孢枝。產孢枝在孢子囊柄主軸上呈之字型排列,無柄,無隔板,圓蓋形,13-39 × 18-47 μm,上半部表面產生許多密集假瓶梗。假瓶梗橢圓形,6-8× 2-3 μm,頂端小突起上產生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單一孢子,近透明,長棒狀,19-25 (aver. 22) × 3.8-4.2 μm,孢子囊壁頂端膨大,比孢子尖端多出2-3 μm呈透明狀...
|
角狀雙卷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落在天然基質上保持白色。產孢枝柄(sporophores)直立,具隔板,基部偶而會產生假根,簡單或是老化後在上部區域產生2至6個可孕性分支。小柄(stipes)在上部可孕性分支之下,長1.5-3 mm,寬5-7.5 μm。可孕性分支形成螺旋狀盤繞生長之主軸,具隔板,寬10-15 μm,重複二叉分支,其中一枝長成可孕性小枝(branchlet),另一枝繼續延長為主軸,其上如前法產生15個或更多的彎曲可孕性小枝,到末端為不孕菌絲,約2-4 μm寬,至多3.4 mm長。可孕性小枝漸漸變窄變細,彎曲到稍微捲曲,通常兩有三至多五個隔板,具有不孕性的刺,末端形成可孕性泡囊(fertile vesicle...
|
簡單雙卷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孢枝柄(sporophores)直立,具隔板,直徑6-10 μm,上部區域產生2至3個可孕性分支。可孕性分支系統包含數次連續通常為三叉之分枝,兩次分叉枝間距離為20-26 μm。三叉分枝中之一形成可孕小枝,後彎,通常無隔板或偶爾單個隔板,23-33(52)× 2.5-3 μm; 其他兩分枝其一繼續長成主軸,另一長成不孕性刺。不孕性刺漸尖,後彎,無隔板。可孕性小枝之末端有2 或少數為3之產孢小枝。產孢小枝由出芽形成,9.5-12.5 X 4-5 μm, 包含兩個略相等細胞,長出含兩孢子的孢子囊。孢子亞球形至橢圓形,3-4 X 2.5-3.5 μm,成熟時乾燥。接合孢子未觀察到。菌落在天然基質上...
|
牽牛假小尾孢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近圓形,上下葉表皆可見病斑,初期為淡綠色,之後轉為土黃色,多1–2厘米,邊緣不規則且無明顯界線,於葉背變為灰白色。主要於葉背產孢,散佈狀,白色。無子座。分生孢子梗於葉背產生,單生或可達20根成束,由下表皮內的菌絲細胞長出,通常不由氣孔處但有時會從保衛細胞附近突出,但不會由氣孔成束冒出,無色,近圓筒狀或錐形,頂端截形,很短,5–10×2–6微米;分生孢子痕不明顯。分生孢子無色,近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頂端寬鈍,朝基部漸收縮並成截形孢子痕不增厚,光滑,薄壁,2–4個隔膜,隔膜不收縮,25–45×3–4微米。
|
海州常山絨孢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角狀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2–7厘米寬,經常互相融合,黃棕色至深紅棕色,中央有時灰色。僅於葉片下表皮產孢,散佈狀,不明顯或呈灰色。無子座或僅由數個棕色細胞組成基部。外部的二級菌絲發達: 菌絲淺橄欖色,由氣孔突出形成疏鬆的叢狀,長20–250微米或更長,2–4微米寬,平鋪或拱狀,經常攀附於葉毛上或互相纏繞,分隔緊密,分隔處隘縮,具疣狀,於頂端或側邊長出短的產孢梗。分生孢子梗由氣孔中長出的疏鬆叢狀外部菌絲之頂端或側邊長出,淺橄欖色或很淺的棕色,2–10×2–5微米;孢子痕明顯增厚。分生孢子淺橄欖色,圓筒狀至窄圓筒倒棍棒狀,有時呈絲狀,筆直或稍彎曲,無分隔或有明顯的1–16個分隔,分隔處常隘縮...
|
薺假小尾孢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皆會見到葉斑,不規則至近圓形,寬2–10毫米,常為角狀,灰白色,通常具有狹窄的棕色邊緣,有時帶有狹窄的咖啡色區塊。上下葉表皆會產孢,白色,密集分佈。子座大小多變,有時小並腫脹,無色,鬆散的菌絲聚集於子座下,較密集的菌絲稍呈現棕色。分生孢子梗由氣孔或表皮突出,無色,光滑,圓筒狀或瓶狀,筆直或稍微曲折,無分隔,無分支,無膝狀彎曲,5–15 ×2–4微米,分生孢子痕截斷未增厚,約1微米。分生孢子無色,圓柱形或倒棍棒圓筒狀,表面光滑,筆直或稍彎曲,1–5個隔膜,多為3個隔膜,隔膜處不收縮,頂端鈍狀,基部微收縮截斷,分生孢子痕未增厚,20–50 × 2–3.5微米。
|
接合笄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絲直徑 2.8-8.8微米。台灣僅分離到單一個菌株,因此不知其為正或負菌株。培養基上此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285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卵圓型,淡褐色。此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30-72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淡褐色,兩端有毛刷狀附屬物,且壁上有橫紋,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5-30 x 10-13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孢子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不脫落變成漏斗狀。單孢性孢子囊孢子淡褐色, 其壁平滑,球形, 12-22 x 13-18微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