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深火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5>,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6>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
易如翻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曰:「管仲1>以其君霸,晏子2>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3>,由4>反手5>也。」 〔注解〕 (1)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相齊桓公。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 (2)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國夷維人。歷事靈公、莊公、景公,節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後人尊稱為「晏子」。...
裝飾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加外表美觀的物品。如:「書如果不是用來閱讀的,那麼它充其量只是書架上的裝飾品而已。」
雙瞳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光如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光如豆」指眼光像豆子那樣小。見於清錢謙益描述茅元儀的文章中。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詩文在當時頗有盛名。所著《列朝詩集小傳》,選錄明代二百餘年間,二千多家詩人的代表作,並替每位詩人寫了簡短扼要的小傳,提供許多珍貴的史料和線索。其中記載《武備志》的作者茅元儀,少有雄才,自恃甚高,卻被庸奸所忌,悲憤縱酒而死。錢謙益感歎世人所推崇的名流正人,許多都貌似忠厚,其實內心深不可測,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眼光短淺,見識狹窄。茅元儀的知己,卻只有錢謙益和高陽而已,心中無限感慨。後來「目光如豆」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目光短淺,見識狹窄。
莫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無能為力」。見「無能為力」條。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八.海底奇境》:「於時舟師舵工欲施救援,莫能為力,惟有望洋驚惋而已。」 
耳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滿足的語詞,相當於如此、而已。如:「素聞他膽識過人,今見不過耳耳。」
公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正而無隱私。《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自古所歎焉,獨公明而已哉。」
欲蓋彌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懲不義也。齊豹為衛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為「盜」。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冒之民.將寘力焉。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注解〕 (1) 回:違反。 (2) 疚:音ㄐ|ㄡˋ,慚愧後悔。 (3) 章:表揚、顯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量詞。古代計算函套或包裹書籍的單位。《資治通鑑.卷八九.晉紀十一.愍帝建興二年》:「惟裴憲、荀綽止有書百餘袟,鹽米各十餘斛而已。」
聳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聳人聽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近世敢言之士,雖間有之,然能終始一節,明目張膽,言人之所難者,絕無而僅有,曰溫陵洪公天錫君疇一人而已。方寶祐間,宦寺肆橫,簸弄天綱,外閫朝紳,多山門下,廟堂不敢言,臺諫長其惡,或餌其利,或畏其威,一時聲燄,真足動搖山嶽,回天而駐日也。乙卯元正,以公為御史。公來自孤遠,時莫知為何如人。首疏1>以正心格君為說,且曰:「臣職在憲府2>,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固已聳動聽聞矣。 〔注解〕 (1) 疏: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 (2) 憲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