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生如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生短促,有如暫時寄居於世間。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北史.卷九二.恩幸傳.韓鳳傳》:「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也作「人生若寄」。
覺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上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例]經過人世間的一番歷練,他的生命流露出一份覺悟後的恬適。
良辰美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辰美景目錄1 1.釋義2 2.出處3 3.用法4 4.相似詞5 5.相反詞6 6.例句 1.釋義良辰:美好的時光。美景:優美的風景。 2.出處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3.用法形容時光美好,景色宜人。 4.相似詞花朝月夕,花好月圓,春暖花開,春花秋月,月滿花香。 5.相反詞花殘月缺,滿目荊榛。 6.例句人生苦短,大家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可別辜負了世間的良辰美景。
方枘圓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世人庸碌,沒有眼光,以致自己在世間就如「圜鑿」對上「方枘」,完全無法見容於人群。鑿,是器物上用來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枘,則是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欲以方形的枘,嵌入圓形的鑿,自然是不相容的。後來「方枘圓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能相容。
不可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指語言文字。不可名狀指不能用語言形容。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一.錦香囊》:「至明,視所遺囊,文錦爛然,非世間物。中貯一合如玳瑁,以香實之,芳氣酷烈,不可名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洞房花燭之夜,兩新人原是舊相知,又多是吃驚吃嚇,哭哭啼啼死邊過的,竟得團圓,其樂不可名狀。」也作「不可名字」、「莫可名狀」。
境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情況、層次。《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人居世間,總被他顛顛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實,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個年、月、日、時,一個是這般境界,一個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六根清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謂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都可以看、聽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覺受。《妙法蓮華經》卷六:「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後泛指斷絕塵世間的一切慾念。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蔔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中醫|醫學、天文、算術、文學、中國音樂|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
世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世間,俗世。《墨子.魯問》:「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尋花問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