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種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造成眾生在修行道上最終成就不同的根性。《大乘入楞伽經》卷二:「有五種種性。」也稱為「種姓」。
維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現存的漢譯本有三:一、三國吳支謙所譯的《維摩詰經》,二卷。二、後秦鳩摩羅什譯的《維摩詰所說經》,三卷。三、唐玄奘譯的《說無垢稱經》,六卷。本經是早期大乘經典之一。經中維摩詰示現生病,以引來佛弟子和菩薩的探望,在病榻之前透過幽默、精采的辯論,批評當時流行的各種佛教思想。再配合不可思議的神通,中觀思想得以深刻有趣的表達,是中國和印度最流行的佛教經典之一。甚且編成戲劇。本經除漢譯本外,尚有梵語本和藏譯本傳世。
龍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傳說龍樹從龍宮中取得大乘經典流布人間,故稱大乘經典為龍藏。唐.德宣〈隋司徒陳公捨宅造寺碑〉:「濟八苦於無明之河,祕密成伊;演龍藏於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唯識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創立八識說,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由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法相宗」、「瑜伽行派」、「瑜伽宗」。
熏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身心行為對心識的影響作用。《大乘止觀法門》卷二:「隨對者,即喻淨心體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習,隨其熏別,現報不同也。」《成唯識論》卷二:「依何等義立熏習名?所熏、能熏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熏習。」
窺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32~682)唐代高僧,京兆長安人。為中國法相宗的創始人之一。十七歲出家,奉敕為玄奘弟子,二十五歲參加玄奘譯場。他主要的貢獻除了協助玄奘翻譯外,對新譯經典作了詳細的注疏,有「百部疏主」之稱。並著有《大乘法苑義林章》。弟子有慧沼等,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稱為「慈恩大師」。
達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的初祖。南印度婆羅門人,出家後傾心於大乘佛法。梁武帝普通年間到達廣州,後至北魏,所到之處以禪法教人。[例]相傳達摩曾於少林寺面壁九年。 △菩提達摩
龍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佛教大師的法號。初期中觀派的代表,主張一切皆空。在他的著作中,利用窮舉歸納的方式,證明實體論的謬誤。他的思想和論證方法,成為後來大乘發展的重要基礎。西藏人以他為大乘六莊嚴之一,在漢地尊他為八宗共祖。主要的著作有《中論》、《七十空性論》等。
世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後先學小乘有部,後學經部,並採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後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俱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世親著。漢譯本有南朝陳真諦翻的《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唐代玄奘譯的《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俱舍論》是世親在有部學說的基礎,吸收經量部、大眾部等思想而完成的。本書雖屬部派佛教的著作,但對大乘佛教影響極大。流行於印度、西藏及中國陳、唐之世,且東傳日本。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