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的法號,精通因明,是陳那以來最偉大的因明大師。生於南印度睹梨摩羅耶國。早年學習外道,後學佛法,至那爛陀寺護法出家學唯識,從自在軍習因明。將陳那以來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變。其主要著作有《釋量論》、《量決釋論》、《因滴論》、《正理滴論》、《大乘集菩薩學論》。
|
鏡像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上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追求佛道的大乘修行人。
|
密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類佛教修行教法。一般認為密宗是七世紀以後婆羅門教融入大乘佛教的產物。強調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口誦真言、觀想本尊。將對佛、菩薩的信仰結合了空義與止觀的修行方法,所以修習者應先具備大乘顯教的基礎才能進而修習這類教法。流行於中國唐代及西藏、臺灣、日本等地。也稱為「祕密教」、「密教」、「金剛乘」、「真言宗」。
|
大般涅槃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北涼曇無讖譯。內容闡述佛身常住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這個本子傳到南朝,慧觀和謝靈運等加以潤文修訂,並對照法顯譯本,增添品數,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傳世。
|
瑜伽行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
人中獅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像獅子一般沉毅雄強,極具威嚴的人。「獅」文獻異文作「師」。《釋氏要覽.卷下.人中師子》引〈治禪經後序〉:「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師子。」
|
常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永存。《大乘大義章.卷上》:「法性者,有佛、無佛常住不壞。」(2)解脫的境界。《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馮翊《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朱崖出鎮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
|
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大乘佛教謂佛身有法身、報身和化身三種。法身指一切現象的真實性,也稱為「自性身」。報身指佛淨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稱為「食身」、「受用身」、「應身」。化身為教化利益凡夫眾生而現出的形象,如釋迦牟尼佛,也稱為「變化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依世俗諦隨機所現說有三身,法身空理,報身空智,利物所現名變化身。」
|
唯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世親著。主張沒有客觀的外境和對象,一切的現象只是心識的變現之唯識思想。在漢譯本有三種,唯識論是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陳真諦所譯大乘唯識論以及唐玄奘所譯唯識二十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