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18.0068 ms
共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鏡花水月」之「花」,典源作「像」,謂影像。鏡中的影像,水裡的月亮。比喻虛幻不實在。#語本《遠什大乘要義問答.卷上.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
|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整行次」,打點、整理行旅之處所。
(3) 維摩: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精通大乘佛教教義,修行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亦稱為「維摩詰」、「無垢稱」等。
(4) 道貌:修行者的容貌。
(5) 凜然:莊嚴肅穆的樣子。
(6) 畾落:同「磊落」,形容胸懷坦蕩,心地光明。
|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感動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序品第一》。後用以形容說話言詞巧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誇大而不切實際。《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憑那哥哥說得天花亂墜,只是不肯回去。」《紅樓夢》第六四回:「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也作「天花墜地」、「亂墜天花」。
|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摩詰說經》為姚秦時鳩摩羅什所譯,約在魏晉時代傳入中國,頗受知識份子的歡迎。全經共三卷,分為十四品,內容主要記述維摩詰居士的言語行為,並宣揚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論。而經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智,亦透過此經展露無遺。有一次,維摩詰在自己的居所講道,並請來三百二十萬寶座供得道菩薩安坐,那些寶座華美無比,而且又高又大,看來並非小小的空間可以容納。沒想到這些寶座從天而降時,原來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變大了,三百二十萬個寶座置於其間,一點都不顯得擁擠。維摩詰解釋著說:「在諸佛與菩薩中,有一種解脫法門叫做『不可思議』,在此境界者,無須將任何事物放大或縮小,便可使高大的須彌山容納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
|
出奇制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清.鄭燮〈與江賓谷江禹九書〉:「李義山,小乘也,而歸於大乘,如〈重有感〉……之類,皆有人心世道之憂,而〈韓碑〉一篇,尤足以出奇而制勝。」
|
枯木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枯樹逢春注音︰ㄎㄨ ㄕㄨˋ ㄈㄥˊ ㄔㄨㄣ漢語拼音︰kū shù féng chūn釋義︰即「枯木逢春」。見「枯木逢春」條。
01.《五燈會元.卷一四.含珠哲禪師法嗣》:「唐州大乘山和尚,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02.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我爭些兒有家難奔,恰便似旱苗纔得雨,枯樹恰逢春。」
|
重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重的傷害。《魏書.卷四四.宇文福傳》:「屬大乘妖黨突入州城,延率奴客戰,死者數人,身被重創。」
|
真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襌尼國人,應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達中國,後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的依據,也是較有系統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家。
|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餓鬼、地獄。而將畜生、餓鬼、地獄三種處境悲慘的狀況,稱為「三塗」。
(3) 四德:佛教用語。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
(4) 防城如意: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見「防意如城」。
|
現身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身說法」本佛家語,指佛或菩薩顯現種種化身,向眾生宣說佛法。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中,可見觀世音菩薩因眾生的不同因緣,而顯現各種適當的化身。藉著各類不同的化身,拉近與眾生的距離,為之說法勸化,讓眾生如願成就。在《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可找到類似的敘述。後來「現身說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說明道理或勸導別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