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9979 ms
共 10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艾瑞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
|
鍥而不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鍥,鏤刻。捨,捨棄、停止。鍥而不捨指不斷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堅持到底,奮勉不懈。如:「警方抱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努力追查,終於找出真兇。」也作「鍥而不舍」。
|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老馬嘶風,老當益壯,壯心不已反義:尸居餘氣辨似: 「老驥伏櫪」及「老當益壯」都有年老卻仍活躍的意思。 「老驥伏櫪」側重指雄心未泯;「老當益壯」側重指身體硬朗。 老驥伏櫪 老當益壯 辨似例句 ○ ㄨ ~,志在千里;爺爺雖然已退休,還準備去環遊世界一周呢! ㄨ ○ 小花雖是條老狗,此次仍然奮力驚退小偷,真是~。
|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沉舟破釜注音︰ㄔㄣˊ ㄓㄡ ㄆㄛˋ ㄈㄨˇ漢語拼音︰chén zhōu pò fǔ釋義︰即「破釜沉舟」。見「破釜沉舟」條。
01.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夾道遮留,奮不顧身,沈(沉)舟破釜,與虜轉戰兩旬,終以援絕勢孤,遂至潰敗。」
02.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二一齣》:「齧雪餐風,沈(沉)舟破釜,敢辭金革苦。」
|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抵達苻堅的陣地的時候,苻堅的精兵嚇呆了,不知如何是好,紛紛逃命。謝玄便就趁著苻堅軍心散亂的時候,奮勇進攻,使得苻堅的軍隊亂成一團,稍有風吹草動,風嘯或鶴鳴的聲音,都以為是來襲的兵馬。就這樣,百萬雄師,被謝玄的八千精兵,打得潰不成軍,苻堅只好回北方去。 相似詞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相反詞神色自若、氣定神閒 例句公司裁員名單尚未公布,同仁間已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了。
|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熟皮。舊時或用以編聯簡冊。「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典出《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抱朴子.外篇.自敘》:「聖者猶韋編三絕,以勤經業。」《漢書.卷八八.儒林傳》:「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也作「三絕韋編」。
|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王句踐躺臥在柴薪上,不時舔嘗苦膽,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典出《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
|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朱彝尊〈提督浙江學政翰林院檢討顏君清德碑〉:「克循祖父忠孝之門風,入稟太夫人之訓。焚膏點筆靡間,晨暮席門甕牖。韋帶紃履之士,悉甄綜無遺才,飯糲茹藿,甘之如飴,士皆鼓舞自奮,而君斯瘁矣。」
|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膏,油脂,借指燈燭。晷,日影、日光。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現。形容夜以繼日,勤奮做事。語本唐.韓愈〈進學解〉。[例]他焚膏繼晷的苦讀,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