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啟發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資料。5.應用:教師在此階段是指導學生將學到之知識及技能,做應用之練習,或將學到之原理原則、公式和定理,應用到實際情境,以解決問題。 五段教學法之優缺點1.優點:(1)教學前由教師詳細計畫,劃分教學階段,然後根據實施,易發揮教學效果。(2)在教學前,改變傳統之純粹講述法,除講述之外進而採用問答、討論、練習等方法並設計學生活動以資配合。(3)因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易於訓練學生推理、判斷、分析、綜合和批評之思考能力2.缺點:(1)由準備以至教學,均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地位,不易培養自動精神。(2)偏重以"教材"為...
政治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模式(Political systems)政治模式可說起源於賽蒙的行政決定理論,但以巴瑞基提倡最力,他在「大學的權力與衝突」一書中,提出了大學管理的「政治體系」模式。該模式將複雜的組織視為政治系統的縮影,具有利益團體的動力和衝突,此乃類似於城市、州和其他政治情況的動力和衝突。因此,該模式對於政治歷程曾作了一連串的假定:(1)第一個假定:普遍缺乏主動性(inactivity prevails):在團體中,有關政策擬定並不是人人都能作決定的,這種特徵,不僅存於學院裡,而且也存在於較大的社會內。大體而言,社會的決定是由少數...
壓力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性」(promotional)或「保護性」(protective)兩種。促進性利益團體指那些追求特定理念、價值或目標(例如環保、反墮胎)的團體,參與者並不限於特定團體;此種團體也被稱為「公共利益團體」(public interest group),因其成立目的在於促進公共利益。保護性團體(如工會或商會)則係為追求或確保特定對象的利益,一般而言,成員係來至特定團體;此種團體也被稱之為「功能性團體」(functional group)或「私利團體」(private interest group)。 行動方式利益團體通常透過...
牛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Sir Isaac Newton,西元1642~1727)英國大科學家。在數學上,發明二項定理、微分法及積分法。在物理學上,發現萬有引力原理,又發現運動三定律,即慣性定律、反作用定律及運動定律。在光學及天文學方面,也有頗多重要貢獻。
大數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在中小學課程中,是運用大數法則的實驗操作去應證理論的機率結果,而非由大數法則的結果去推導理論機率的定理。(註1) 教學程序 引起動機首先應先讓學生實際操作,而所得結果可能落差很大,例如擲10次硬幣,某位學生出現三次反面,而其機率為0.3,或者某位學生只出現一次反面,而機率則為0.1,因此學生會納悶於此結果,而去思考。接著老師可進一步要求學生投擲20次硬幣,看其結果為何,如此操作練習後,學生應可提出是否投擲很多次則會接近0.5的機率,如尚未有同學提出質疑,則老師可由實驗結果,來引導同學是否投擲更多次,能獲得0.5的結果。...
髮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臉頰兩邊,兩耳前側的頭髮。[例]學校規定理髮時要把髮鬢修乾淨。
非形式幾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決許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舉例而言,當需要建造一個梯子時,可藉由地面上的距離以及垂直的高度,使用畢氏定理的公式去計算出所需梯子的長度,此即解決了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難題。 幾何與其他領域的連結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可有助於在其他單元的學習,舉例而言了解圓形的幾何概念後,教導分數時,即可運用圓形來清楚表示出部分以及全體的概念。或者當在學習測量學時,須計算出高度、長度以及傾斜程度等等,即可運用幾何概念來輕鬆畫出圖形,並且具備一定的空間感後,解答出測量學的困難問題。 幾何的實用性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行業皆會運用到幾何的概念,如建築師、...
科學化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鎮房屋:因為汽車普及,除了有助素食業發展,對郊區發展也有助益,郊區的住宅紛紛成立,每間房子都依循著一定理性化的步驟,使大小相同成本及低的房子迅速的建造完成。3. 購物中心:受到汽車的普及和郊區住屋興起的影響。購物中心提供連鎖業者一個可預測的、一致的與有利可圖的環境,許多連鎖業者進駐其中。快速移動的汽車時代、購物中心以及連鎖商店都是性質相似的產物,三者互為增強,更進一步推展麥當勞化。
非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理性主義相對的主義。可分為兩種:一、認定超理性的存在和真理,是終極之物的神祕主義和泛神論。二、認為理性、悟性的認識能力是無意義的,進而否定理性。
定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事與事、物與物之間,有一定比例關係,而可依一定理以公式推演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